賽記煎包里的駐馬店晨光
摘要:記者 康國富 若問起駐馬店人對早餐的記憶,十有八九會提到賽記煎包、胡辣湯等。 如今,“賽記煎包胡辣湯店”在駐馬店已有兩家直營店、數家加盟店,但味道始終如一。一盤煎包,一碗胡辣湯,一段40年的人情長卷。賽順財或許未曾想到,他點燃的那灶火,至今未熄,或許永遠都不會熄。
記者 康國富
若問起駐馬店人對早餐的記憶,十有八九會提到賽記煎包、胡辣湯等。
20世紀80年代中期,賽順財在駐馬店第一小學旁支起一個小攤,賣煎包、胡辣湯等。誰也沒想到,這一干就是40年。
2024年,94歲的賽順財安詳離世。他的孫子賽長青在市區飛龍小區守著“賽記煎包胡辣湯總店”。

賽記煎包、胡辣湯。
“我從小就在爺爺的鍋邊轉,看他天不亮就起身熬湯、揉面、包包子。那時沒有‘掃碼點單’,爺爺想了個土辦法——用夾子夾上竹牌叫號,誰先來誰先取,清清楚楚。”這個方法,賽長青沿用至今。
每天凌晨4時30分,賽長青準時起床。煎包要現包現煎,胡辣湯的牛骨湯底要熬足3個鐘頭。海帶絲、黃花菜、花生、面筋、牛肉片等,一樣不能少——這是駐馬店版胡辣湯的“鐵律”。
“有人喝不慣漯河、周口派的胡辣湯,說咱這湯實在,料足,喝一碗能頂一上午。”賽長青笑著說。
59歲的馬國慶是“賽記”的“老粉”。他吃了近40年。
“別處的煎包餡沒那么鮮,胡辣湯也沒這么濃。”他吃完最后一口,擦擦嘴說。
“我們堅持用牛骨熬湯,幾十年沒變過。”賽長林的妻子艾香說。他們已經把賽記煎包的技藝傳給了兒子。“希望在他的手里,‘賽記’還能再傳幾十年。”
53歲的艾香說完,目光堅定,意味深長地看了兒子一眼。
上午11時,賽長青終于能坐下來,喝口茶,揉揉腰。
“一早上煎了多少鍋,數不清了,只知道腰是真酸。”他笑了笑,“這行辛苦,但爺爺說過,吃進嘴的東西,不能偷懶。”
如今,“賽記煎包胡辣湯店”在駐馬店已有兩家直營店、數家加盟店,但味道始終如一。
賽記煎包、胡辣湯用40年如一日的煙火氣,告訴每一個來吃早餐的人:味道不會變,傳承從未斷。
一盤煎包,一碗胡辣湯,一段40年的人情長卷。賽順財或許未曾想到,他點燃的那灶火,至今未熄,或許永遠都不會熄。
而那晨光中升騰的熱氣,早已飄進了一座城的記憶里。這,就是人間最踏實、最暖胃的煙火氣。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