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來:讀晚報是“每日必修課”
摘要: 劉根來從報箱里拿出《天中晚報》 2012年,劉根來退休。告別工作崗位后,他自費訂閱了《天中晚報》。看到實用的生活小常識,會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分享給家人和鄰居。在劉根來看來,讀報不僅是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晚年生活的“精神食糧”。
記者 王永良
“一天不看報,心里就空落落的。”日前,在市區金山巷運管所家屬院,75歲的劉根來捧著剛送來的《天中晚報》,手指輕輕摩挲著版面,眼神里滿是珍視。從在崗時與報紙結緣,到2012年退休后堅持訂閱,這份貼近生活的報紙,已陪伴他走過十幾年,成為他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老朋友”。

劉根來在閱讀《天中晚報》。
劉根來的“讀報史”,要從退休前在河南省駐馬店農業學校擔任校工說起。“那時候科室里每天都會收到《駐馬店日報》和《天中晚報》,我一拿起就放不下。”回憶起初次讀報的場景,劉根來仍記憶猶新。在他看來,《天中晚報》最打動人心的,是“接地氣”的內容——既有國家大事,又有鄰里間的身邊小事,版面鮮活、文字有溫度,仿佛把“生活百態”搬進了報紙里。“不管是社區里的便民通知,還是本地的好人好事,都能在報上看到,讀起來特別親切。”

劉根來從報箱里拿出《天中晚報》。
2012年,劉根來退休。告別工作崗位后,他自費訂閱了《天中晚報》。這一訂,就是十多年,從未間斷。“每年到了訂報的時候,我都會及時去辦理。”老人笑著說,如今讀報早已不是“興趣”,而是每天雷打不動的“必修課”。清晨起床后,他會先把報紙仔細翻看一遍,遇到感興趣的民生新聞、政策解讀,還會用紅筆圈出來,閑暇時再反復品讀;看到實用的生活小常識,會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分享給家人和鄰居。
在劉根來看來,讀報不僅是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晚年生活的“精神食糧”。“人老了最怕腦子‘生銹’,讀報是最好的‘腦力鍛煉’。”他坦言,通過報紙,自己能及時了解社會動態,跟上時代潮流,對新生事物的認知也不斷提高。“以前對智能手機、線上服務不太懂,看了報紙上的科普報道,慢慢學會了用手機掛號、交水電費,生活方便多了。”
談及對報紙的期待,劉根來語氣誠懇:“《天中晚報》和《駐馬店日報》辦得都很有特色,貼近咱們老百姓的需求。希望以后能越辦越好,多出一些大家關心的民生內容,保持這份‘接地氣’的風格。”他堅定地表示,只要眼睛還能看清字,就會一直讀下去。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