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圖片 觀天下

紙間風雷譜戰歌——追尋中原抗戰紅色文化的烽火記憶

2025-09-09 15:32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這次,劉少奇同志對戰略轉移進行了部署,決定將中原局機關撤離竹溝,中原局干部隨劉少奇同志進入皖中,河南省委仍設于竹溝留守處,中原局印刷廠交河南省委代管。“竹溝慘案”后,孩子劇團部分團員奔赴延安,部分團員轉入新四軍第六支隊拂曉劇團。位于竹溝革命紀念館的拂曉劇團舊址。

記者 余 斌 李丹丹

當山河破碎的警報響徹華夏,在竹溝這片紅色熱土上,抗日的烽火不僅燃燒在戰場,更深深激蕩在每一份承載著革命信念的油墨之中、每一段激昂慷慨的唱腔之內、每一張雖稚嫩卻堅毅的臉龐之上。共產黨人將筆墨化作鋼槍,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一張張傳單、一本本書刊猶如希望的火種,從中原局印刷廠悄然走向敵后。油墨香里,印出的是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不做亡國奴”的鋼鐵意志,它們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激勵著每一個人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斗爭。拂曉劇團與孩子劇團則以藝術為武器,用激昂的歌聲、生動的表演,在田間地頭、軍營集市間點燃起群眾的愛國熱情,讓“團結抗戰”的信念深植人心,成為推動全民族抗戰的強大精神動力。

這些宣傳力量,猶如竹溝抗日根據地不可或缺的“精神火種”,它們將炮火中的勇氣、苦難里的希望熔鑄成一股凝聚人心的磅礴力量。它們既是軍民同心的“連心橋”,更是鼓舞斗志、堅定信念的“加油站”,把全民族抗戰的火種播撒向四面八方,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前仆后繼、英勇奮斗。回望這些鮮活的宣傳記憶,既是致敬先輩的赤誠,更愿這份“精神火種”在新時代繼續傳遞。 

中原局印刷廠:“建立一個印刷廠等于建立一個兵工廠” 

1938年12月,汪精衛公開投靠日寇。1939年,日寇一方面對敵后我軍加緊進攻,一方面對國民黨加強政治誘降。為了不斷揭露敵人的陰謀,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對人民群眾的宣傳,擴大我黨我軍的政治影響,劉少奇同志提出創辦中原局印刷廠,以加強黨的宣傳教育工作。他說:“宣傳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一個印刷廠等于建立一個兵工廠。”

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廠舊址所在的山頭。(資料圖片) 

在劉少奇同志的親切關懷下,中原局印刷廠開始籌建,并選派中原局黨報委員會委員齊光擔任印刷廠廠長。為了加強印刷廠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當時在黨訓班(新兵隊)任總支書記的劉志誠調到印刷廠任政治指導員兼黨支部書記。 

當時,在國民黨統治區購置印刷設備很不容易,經費籌措更困難,在劉少奇同志的高度重視下,經費開支應優先照顧印刷廠的需要。經中共汝南中心縣委秘密活動,中原局印刷廠從汝南中文書局購買1臺四開鉛印腳踏印刷機、1臺鉛架子、1臺鉛印小圓盤、1套翻紙版的鑄版機及各種鉛字,在竹溝西南25里的毛家棚,以“新四軍四支隊八團竹溝留守處警衛大隊”的番號為掩護對外開展活動。豫鄂邊區黨委和竹溝地委先后從洛陽、汝南和西華等地動員了一批政治條件較好的印刷工人和青年學生來中原局印刷廠工作。

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廠使用過的裁紙刀。見習記者 郭佳星 攝

1939年3月,中央要求劉少奇同志返回延安。在返回延安前,劉少奇同志要求中原局印刷廠來承擔翻印中共中央出版的《解放》周刊的任務。但是,中原局印刷廠工人印一般書籍可以,不懂得紙型澆鑄成鉛版的印刷技術。7月,劉少奇同志知道這一困難后,向延安中央印刷廠要了一批技術骨干來支援中原局印刷廠。當派到中原局印刷廠的孫繼庫、黃楚華、時長耕等十幾位同志離開延安時,劉少奇同志在百忙中找他們談話,勉勵他們努力工作,為共產黨在中原地區的出版事業作出貢獻。同時,中原局把剛從中央組織部訓練班畢業的季偉、任泊調到中原局印刷廠,加強印刷校對工作。 

確山縣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輯的《確山文史資料——劉少奇主持中原局專輯》中收錄有時任中原局印刷廠廠長齊光、政治指導員劉志誠有關中原局印刷廠的回憶文章。劉志誠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后來,根據工作需要確定了編制人選,時長耕任排字部主任兼工會主任,金文欽任機器部主任,黃楚華任裝訂部主任,孫繼庫任工務科長,李健章任總務科長,另設會計、采購員、事務長等,負責經費、物資及生活管理。全廠同志因陋就簡,自己動手做字架、字盤。不久,機器便安裝完畢。中原局機關的同志克服各種困難為印刷廠籌措經費,購買紙張、油墨和各種材料。毛家棚地方黨支部在生活供應、修理棚舍和保密安全等方面也盡力幫助。 

劉志誠回憶,全廠同志團結一致,不怕酷暑,日夜奮戰,克服多種困難,由中原局印刷廠印刷的《挽救抗戰的危機》終于在1939年9月出版。這本書是以毛主席發表的著作和延安《解放》周刊、新華社社論為主要內容。它是中原局印刷廠印出的第一本書,印數5000本,在指導、發動中原抗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黨在竹溝印刷了大量抗日書刊、文件、宣傳品,并通過各種渠道把這些書刊、文件和宣傳品發行到河南、湖北、安徽、江蘇等地,甚至被傳送到南京、武漢等敵偽心臟地區。 

齊光、劉志誠文章記載,劉少奇同志對中原局印刷廠關懷備至。1939年9月,劉少奇同志第二次從延安來到竹溝,看到印刷廠印的書刊時,非常滿意,表揚了他們,并接見了齊光和延安中央印刷廠來的幾位同志。這次,劉少奇同志對戰略轉移進行了部署,決定將中原局機關撤離竹溝,中原局干部隨劉少奇同志進入皖中,河南省委仍設于竹溝留守處,中原局印刷廠交河南省委代管。 

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黨報委員會)舊址。記者 余 斌 攝

“竹溝慘案”發生后,中原局印刷廠職工突圍時,孫繼庫瘧疾發作,帶病掩護戰友,一人與數倍于自己的敵人抗爭,被敵槍殺,壯烈犧牲。在留守處北小王莊醫院養傷的中原局印刷廠工務科副科長張潮音、女工武桂花和徒工邢克儉等人慘遭殺害。印刷廠也被敵人放火燒光。 

劉志誠文中回憶,從竹溝突圍后,他和齊光帶領印刷廠技術工人等非戰斗人員到達四望山根據地,電報向中央請示繼續辦印刷廠的問題。中央指示:考慮到豫鄂邊抗日游擊根據地初創,還不適于開辦印刷廠。根據中央指示,他帶著技術工人到了豫皖蘇邊新四軍游擊支隊(后來的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那里,從事《拂曉報》的印刷工作;齊光帶著一部分行政干部留在了新四軍豫鄂挺進支隊(后來的新四軍五師)李先念那里;還有一部分同志參加了抗大四分校的學習,后來成了新四軍的政治干部。 

中原局印刷廠雖就此解散,但一段閃耀著光輝的革命歷史永久鐫刻在毛家棚這片土地上。 

孩子劇團:在竹溝續寫抗日救亡篇章 

1938年初,在中共河南省委關懷下,經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著名紅軍文藝開拓者危拱之(化名魏晨,在開封扶輪小學任教)提議,孩子劇團正式成立,團長宗克文,直接領導者危拱之,其前身是開封扶輪小學的歌詠團。團員最初有20人,年齡最大的17歲、最小的9歲。劇團用了近兩年時間,走遍了中原各地,受到社會各界贊賞,被譽為“孩子抗戰先鋒”。 

3月8日,開封孩子劇團初次登上舞臺,觀眾反響熱烈。他們表演的《海陸空軍總動員》,再現了各兵種抗日的場景;《流浪兒》講述了孩子因父母被日寇殺害而流浪的故事,當《松花江上》的旋律響起,臺下觀眾泣不成聲。

《新華日報》4月30日報道:“3月8日黃昏,孩子們在開封縣黨部大禮堂出現了。這是他們有生以來的處女作。會場樓上樓下擠滿了觀眾。舞蹈《海陸空軍總動員》從抗日騎兵演到抗日海軍,直到抗日空軍,臺下一陣陣掌聲中,孩子愈顯得可愛……這是他們好的開端,愿在這偉大時代里,使孩子們肩負起抗日救亡的使命,使每個中國孩子都成為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先驅。” 

拂曉劇團部分人員合影。(資料圖片)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后,沿隴海線西犯,開封危在旦夕。根據省委指示,1938年5月23日,危拱之率孩子劇團撤離開封,蘇菲以孩子劇團導演的名義隨行。途中,孩子劇團輾轉到平漢線附近,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7月1日,孩子劇團進入竹溝,受到朱理治、彭雪楓、陳少敏、王國華等領導歡迎。 

在竹溝期間,根據地領導多次派衛生員為患病團員診治,彭雪楓同志也數次向團員介紹上海孩子劇團的情況,并鼓勵他們學習其長處,為河南人民爭光。 

經過休整,中國共產黨對孩子劇團的領導進一步加強,這對此后劇團配合其統戰工作影響深遠。 

孩子劇團在竹溝排練了新的節目,為軍民演出了《打鬼子去》《林中口哨》《反正》《三江好》等抗日劇目。

拂曉劇團正在排練。(資料圖片) 

劇團的表演方式十分多樣,大體上以戲劇為主,此外還有歌詠、舞蹈、演講等。演出劇本有的是根據現實創作而成,有的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但主要內容都是揭露敵人暴行、動員民眾抗戰。由于團員年齡較小,演出過程中情感真切,加之演出內容通俗易懂,所以很受民眾歡迎。 

1938年9月,孩子劇團根據省委的指示赴南陽、鎮平、內鄉、淅川、南召、石佛寺、賒旗店一帶演出,在第二集團軍演出并舉行茶話會、座談會,擴大了抗日宣傳范圍。 

劇團成員白天在集市、廟會等人員聚集處進行表演,向民眾教唱救亡歌曲;傍晚在街上進行戰斗演習。在他們的努力下,孩子劇團每到一地,都使當地的抗日救亡運動掀起一個高潮。 

“竹溝慘案”后,孩子劇團部分團員奔赴延安,部分團員轉入新四軍第六支隊拂曉劇團。 

拂曉劇團:雄雞報曉映初心 

1938年4月,竹溝軍政教導大隊第一期學員即將結業。為了增加“五一”紀念大會的節日氣氛,彭雪楓要求由延安來竹溝工作的著名木刻家劉峴和竹溝軍政教導大隊俱樂部主任路丁從教導大隊第一期學員中挑選一批文藝骨干,組織一個劇團現場助興表演節目。 

首任團長劉峴、導演路丁受命后,從學員中選拔了黃明善、王石青、李文閣等15人,經過幾晝夜的緊張排練,《烽火》《黃浦月》《九一八以來》等節目終于在“五一”紀念大會上成功演出,贏得觀眾好評。 

兩天后,經彭雪楓批準,由他命名的拂曉劇團在“五四”那天誕生了。 

位于竹溝革命紀念館的拂曉劇團舊址。見習記者 郭佳星 攝

拂曉劇團正式成立后,成員以火一般的熱情,排演節目,發動群眾,發揮了凝聚人心、激發斗志的作用,成為活躍在抗日前線的文藝輕騎兵。 

新四軍游擊支隊奔赴豫東抗日前線后在淮北利用繳獲敵人的兩匹綠綢子做了一塊像樣的前幕,正中間縫上“拂曉劇團”4個大字,豫東知名畫家、原新四軍游擊支隊政治部宣傳干事郭景堯設計了雄雞報曉的圖案,女團員用黃布縫在前幕的左下角。在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部所在地新興集第一次演出時,那只“站在高崗上,面對魚肚白的晨光引頸長鳴”的雄雞報曉圖作為拂曉劇團的團徽和標志正式與觀眾見面。 

《拂曉報》在抗戰烽火中破曉 掃碼看視頻

策 劃:鄭 剛 王振江 統 籌:劉 鵬 李鐵軍

資料來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市委直屬機關工委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1300部小u女视频大全合集|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acg全彩无遮挡口工漫画网址| 欧美一级视频精品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久久| **俄罗斯毛片免费| 夜爽爽爽爽爽影院|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用我的手指搅乱我吧第五集| 国产最新在线视频| wwwjizzz| 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大学生情侣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a大片| 黄色免费网站网址| 天天看片天天操|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男人操女人的网站|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天天天操天天天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欧美a欧美1级|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国产一级免费片| 青娱乐欧美视频|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两只大乳奶充满奶汁| 日本人内谢69xxxx|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线精品|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爽|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hd日本扒衣党视频播放|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