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貧困村現今的模樣】越變越富,岸上村靠的是啥?
摘要:用電牢靠了,村民張濤去年把家里的民宿重新裝修,升級成了全電智能民宿:電氣廚房無明火、電能地暖全溫控、全屋家居智能化…… “小度小度,幫俺把窗簾拉上,把電視打開!”

【昔日貧困村現今的模樣】
岸上村,藏在層層疊疊的太行山中。
河南修武縣云臺山鎮的這個小山村,以前絕對是窮得叮當響:山多地貧,連吃水都要靠一桶桶往家挑。人們這樣形容:“石頭縫里刨食吃,半年糠菜半年糧。”
當然,那都是脫貧攻堅以前的事兒了。
十多年前,幾位頭腦靈光的村民開起了“農家樂”——騰出幾間石頭房,擺上幾張木頭桌,一溜大通鋪,吃住一晚20元。
好家伙,哪有這樣的好事兒!鄉親們紛紛效仿,村里的“農家樂”、飯店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搞這些產業,少不了彩電、冰箱、空調。這下,問題來了:“俺那些年就怕接電話,不是這家跳閘就是那家保險絲燒了,哪家出了狀況就往哪家跑,一天到晚不得安生,媳婦說俺像個‘消防隊員’。”張全安是當時村里的電工,談起那段電力緊張的日子最有發言權。
村里只有一臺20千伏安變壓器,“小馬拉大車”終究不是個事兒。
老張把這個情況反映給了上級單位。縣里的電業局迅速行動,換成了200千伏安變壓器。不久,電又不夠用了,當年冬天,又調換成315千伏安、500千伏安兩臺大容量變壓器。以后的幾年里,變壓器年年都在增加……
電足了,村民的心勁也更足了,有人琢磨起來:來村里的游客,大多是去云臺山旅游的“過路財神”,岸上村只是他們中途歇腳的地方。如果能把村子也變成景點,賺的錢還不得成倍往上翻?
變成景點?那就得對村子進行升級改造。村里黨員帶頭退讓自家宅基地,為村容整治騰出空間;縣里專門從北京請來設計師,為村里做統一規劃;邀請年輕人喜愛的網紅店加盟也提上了日程……
好事多磨。這不,問題又來了:興沖沖趕來的客商,看到遍布村子上空的“蜘蛛網”,頭搖得像撥浪鼓。
原來,村里變壓器多了,大家撒開膀子用起了電,你家拉根網線,我家扯根電線,亂接亂拉亂掛,村子變成了“盤絲洞”。
也難怪,這天上到處掛著線,不僅影響村容,也不安全。下雨天打忽閃的時候,人人都躲得遠遠的。攪在一起的“蜘蛛網”只要一根線出了故障,沒有幾個小時根本理不清楚,家家戶戶都跟著遭殃。
就在這時,縣里雪中送炭,為村里申請了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供電所挨家走訪,一戶一戶制定個性化用電方案。2016年,岸上村成為修武縣首個實現電力、通信、廣播電視“三線入地”的村子。2023年,村里實現環網供電,過去人工排查幾小時才能找到的故障,現在百秒內就能自動排除并恢復供電……
“過去是‘有電用’,現在是‘電好用’。”用電牢靠了,村民張濤去年把家里的民宿重新裝修,升級成了全電智能民宿:電氣廚房無明火、電能地暖全溫控、全屋家居智能化……
“小度小度,幫俺把窗簾拉上,把電視打開!”張濤現場給記者演示了起來,“全都用電,讓俺這民宿的開銷減了兩成,省下不少錢??!”
幾戶“農家樂”走下來,已是傍晚時分。青石板長街兩旁燈光璀璨,街上依然游人如織。那些趕時髦的年輕姑娘穿著漢服飄飄走過,撒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山里空氣清冽,一陣微風吹來,清冽中混入了“農家樂”里飄出的山藥咖啡的醇香。不知哪家民宿飛出絲竹管弦之聲,粗拙中透著別樣的韻味……
“你看,瑞幸咖啡!那邊還有蜜雪冰城!嚯,這村可真‘潮’啊,太燃了,好像太古里!”前面走著的幾個年輕游客發出陣陣驚呼。
聽了游客們的贊嘆,陪同我們采訪的岸上村支書郭軍平的眉毛也挑了起來:“全村279戶人家,開了241家賓館民宿、324家門店,家家紅火!成了國家級、省級文旅‘雙料標桿’。俺們岸上村真是‘上了岸’!”
(本報記者 白雪蕾 崔志堅)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