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教育名師劉向彬
摘要:示范帶動 收獲育人豐碩成果 在劉向彬的不懈努力下,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結出累累碩果:劉向彬的德育創新案例《樹紅色路標 為人生導航》在首屆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創新展示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堅守初心育桃李 民族團結花滿園
——記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教育名師劉向彬
記者 張 錕
“同學們仔細看,我們的人民幣上有漢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等,象征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團結共進。”在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的《認識人民幣》趣味數學課上,該校黨委書記劉向彬手持紙幣,用生動的比喻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悄然植入孩子們心中。這樣的場景,在該校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社團實踐中隨處可見——各族學生共讀民族故事、共跳民族舞蹈、共制傳統美食,在朝夕相處中結下深厚情誼。這一切,都源于劉向彬三十余年如一日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堅守與深耕。
作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名師,近年來,劉向彬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辦學治校各環節。在他的帶領下,這所涵蓋12個民族、8957名學生的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校園”“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駐馬店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等百余項榮譽,成為省、市民族團結教育的標桿。他本人也獲得“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駐馬店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30多項榮譽,用實干詮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思想引領 構建育人長效機制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基石,必須融入日常、抓在經常。”這是劉向彬常掛在嘴邊的話。
作為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他率先垂范,創新構建“黨委統領—處室聯動—年級落實—班級滲透—師生參與”的五級責任網絡,牽頭制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施方案》,建立“定期研究、季度督查、年度考核”閉環管理機制,讓民族團結教育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建陣地,劉向彬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成為教師必修課,引導教師主動學習民族政策、挖掘教學中的民族團結元素,打造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育人隊伍。
“教師要做民族團結的積極踐行者。”該校教師閆艷深有感觸地說,“如今全校教師都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每一堂課、每一次互動中。”
課堂融入 厚植文化認同根基
深耕教育一線多年,劉向彬深知課堂是民族團結教育的主陣地。他創新提出“學科+民族團結進步”融合教學模式,帶頭設計《認識人民幣》等趣味課程,讓孩子們在求知過程中感受民族交融的深厚底蘊。
在他的指導下,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中的民族團結元素”專題教研,開發系列校本課程資源包:語文課堂上,《草原》一文讓蒙漢情深浸潤心靈;道德與法治課上,“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詮釋民族交融的千古佳話;美術課上,傣族竹樓、維吾爾族花帽的創作綻放民族風采;音樂課上,《愛我中華》的歌聲響徹校園。
此外,劉向彬創新實施“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教育五項工程,通過紅色研學、主題班會、課前3分鐘演講、手抄報書畫展、主題征文評選等活動,實現民族團結教育全員覆蓋、全程滲透,讓“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扎根師生心底。
豐富載體 搭建交融實踐平臺
“紅色歌曲唱起來,民族團結笑開懷。”學校“賽歌會”上,各族學生手拉手跳著民族傳統舞蹈,共唱民族歌謠,歡聲笑語彌漫校園。這是劉向彬打造的民族團結教育特色場景之一。
為促進各族學生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他堅持全校157個教學班混合編班,讓孩子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然相融、互幫互助。
依托集團化辦學優勢,劉向彬精心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矩陣:每兩年一屆的文化藝術節設置民族歌舞展演、非遺手工藝體驗等板塊,參演學生超5000人次;“快樂體育節”融入跳竹竿等傳統項目,盡顯民族體育魅力;“數學文化節”將魯班鎖、華容道等傳統益智游戲與學科思維結合;特色食育課程中,各族師生共制節日美食,品味“和”文化的獨特魅力。
劉向彬還倡議設立“民族團結互助崗”,開展“一對一”幫扶,組織廣大師生尋訪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戍邊英雄王焯冉家鄉等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血脈與民族團結精神在活動交流中賡續傳承。
示范帶動 收獲育人豐碩成果
在劉向彬的不懈努力下,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結出累累碩果:劉向彬的德育創新案例《樹紅色路標 為人生導航》在首屆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創新展示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學生聶嘉曦在全市“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演講比賽中摘得特等獎;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現場經驗交流會、全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民教育工作推進會先后組織代表到校觀摩學習,該校的經驗做法在更大范圍推廣。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少數民族教師張雨在劉向彬的影響下,主動擔任中華文化宣傳講解員,讓更多孩子了解和熱愛中華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如今,該校多名教師獲評“天中最美教師”“駐馬店好人”“河南好人”,多名學生榮獲“新時代好少年”“宋慶齡獎學金”“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等稱號,各族師生相互尊重、互幫互助成為校園常態。
“民族團結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我將繼續努力,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劉向彬堅定地說。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讓它在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的校園里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