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丨沃野新程 向強而行——“強省進行時”系列觀察報道之一

11月16日,沁陽市太行街道東沁陽村農民駕駛農機在田間播種小麥。楊帆 胡國禮 攝
■核心提示
中原潮涌,千帆競發。立足新發展階段,省委、省政府錨定“兩個確保”,以“1+2+4+N”目標任務體系為牽引,全力推進強省建設,努力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今日起,本報推出“強省進行時”系列觀察報道,各路記者深入一線,聚焦河南強省建設的關鍵領域,記錄轉型攻堅的鮮活足跡,呈現強省建設路上的創新實踐,探尋河南現代化建設背后的邏輯與動能。
□本報記者 劉一潔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強省目標。”
在戰略布局里找機遇,從資源稟賦中謀發展,于殷殷囑托中展擔當。地處中原腹地,作為全國舉足輕重的農業大省,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油料、食用菌產量和生豬存欄量、外調量全國第一,蔬菜產量全國第二,肉蛋奶總產量占全國的1/12……
如今,在“大”的基礎優勢上,河南農業如何向“強”而行?
科技創新,筑牢農業發展底盤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這群育種人,就是要鑄好‘農業芯’。”河南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研究員雷振生道出了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堅守。年復一年的種質資源篩選、雜交組合配制、性狀鑒定分析,只為讓每一粒種子都承載起糧食安全的希望。
如今,河南種業振興實效初顯。培育國家種業陣型企業11家,建成15個國家級制種基地,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小麥、花生、生豬等供種能力居全國首位,為端穩端牢“中國飯碗”增添了十足底氣。
實驗室里農業科研熱情高漲,創新動能也在田間地頭持續涌動。
“以前掌握農田情況靠腳底板,現在通過智慧農業大數據管理系統,萬畝麥田盡在掌握。”11月19日,滑縣白道口鎮的麥田里,嫩綠的麥苗已鋪成絨毯。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陳一品坐在辦公室里,輕點鼠標就完成了“巡田”。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背后是河南農業科技體系的系統性升級。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14個“國字號”農業科創平臺相繼落成,“人工智能+農業種業”大模型加速構建,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讓河南農業的韌性更足。
產業升級,拓展農業增值空間
長期以來,河南農業生產規模大,但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高產量如何帶來高效益?關鍵在產業升級。
在西峽縣的香菇產業園,新鮮香菇經過清洗、切片、烘干等多道工序,成為香菇醬、香菇脆等產品,身價倍增。西峽縣是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累計出口創匯突破百億美元。
“以前香菇把兒沒人要,現在一斤能賣十四五塊錢。”西峽縣桑坪鎮香菇種植戶徐小栓道出產業鏈延伸的紅利。
今年5月,河南省農產品加工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農產品加工產業建設邁入了資源整合、集群發展的新階段,一個個特色農產品加工集群加速形成,農業的增值空間不斷擴大。
產業升級不僅限于加工環節。
“在這里,可以欣賞鄉村美景、體驗農耕樂趣、感悟紅色精神。”家住鄭州的劉慧平節假日常帶著孩子到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游學。
昔日的貧困村如今通過打造十大主題博物館,年接待紅色研學團隊逾5萬人次,村民宿年均入住率85%以上,鄉村的生態與文化價值正轉化為經濟效益。
從“一產獨大”到“三產融合”,《河南省鄉村富民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實施,特色果蔬、農文旅融合等多元發展的新圖景正在展開。
開放合作,匯聚農業發展動能
只管耕種、不看市場,只重經驗、不作交流,會讓農業發展陷入技術受限、市場狹隘的瓶頸。農業強省建設絕非閉門造車,從“國人廚房”到“世界餐桌”,河南的農業實踐正書寫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新篇章。
2025中原農谷種業大會上,中原農谷管委會分別同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簽約共建項目12個;第十八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上,河南農投集團聯合省內相關企業與烏拉圭卡內洛內斯省農村發展局、蒙得維的亞市農村發展及管理廳農村發展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設立上海、海口等地出口服務平臺,食用菌、烘焙食品等河南優勢特色農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開放讓創新視野更寬、合作讓發展空間更廣。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河南正以開放姿態積極融入全國乃至全球農業發展格局,農業合作更加多維,農業強省建設新動能不斷迸發。
從實驗室里的育種攻關到田間地頭的數字賦能,從加工車間的精細生產到全球市場的品牌亮相,河南農業強省的實踐,本質上是一場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系統性變革。在“四強兩高”目標引領下,河南農業強省建設的未來圖景已然清晰。
向著農業強省邁進,中原步伐鏗鏘!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