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羊村:藏著兩個有趣的故事
摘要:如今,半山羊村的村民依托螞蟻山豐富的森林資源和便利交通,再加上吃一口就難忘的農家特色菜肴,半山羊村的農家樂旅游經濟走上了快車道。從神話傳說里的“半拉羊”,到充滿煙火氣的“養羊村”,再到如今熱鬧的“農家樂天堂”,半山羊村的每一次蛻變,都藏著村民們的智慧與堅韌。
半山羊村村牌
記者 高琳琳
提到“老兵山莊”的地道柴火雞、“景林農家飯店”的家常燉菜、“好運到農家樂”的山泉水豆腐,或是“螞蟻山農家”的現摘野菜,熟悉市區周邊游玩的人總能瞬間說出它們的位置——這些耳熟能詳的農家樂,全都聚集在一個名叫半山羊的自然村里。
在驛城區蟻蜂鎮東部,螞蟻山南側的長嶺崗緩坡上,藏著一個名字自帶故事感的自然村——“半山羊”。 半山羊村藏在青山綠水間,村口的老槐樹、山間的溪流、田埂邊的瓜果,不僅鋪陳出原生態的鄉村畫卷,也成了村里農家樂的天然招牌。
“其實我們村的名字還有兩個有趣的故事。”近日,記者在采訪時,驛城區蟻蜂鎮胡樓村黨支部書記聶柯向記者講述了半山羊村名稱的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螞蟻山下的這片土地上,住著一只作惡的老羊精,它時常騷擾鄰近梅樓自然村的“梅娘娘”,攪得村民不得安寧。百姓的疾苦被天神知曉,便派一只神虎下凡除害。神虎勇猛異常,一口將羊精吞去一半,剩下的“半拉羊”成了村莊的標記,久而久之,“半拉羊”因字音流轉,演變成了如今的“半山羊”。
另一個故事則更貼近人間煙火,藏著村莊最初的模樣。“半山羊”最早本叫“半山楊”——因村莊建在長嶺崗半山腰的緩坡上,最早定居的是幾戶楊姓人家,“半山楊”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后來,戰亂紛起,楊姓村民為避禍外遷,村莊一度荒廢,只留下空蕩蕩的屋舍和漫山的野草。后來村民陸續遷回,重新開墾土地、搭建房屋,“半山楊”的名字也被沿用下來。
可這片土地并不肥沃,貧瘠的土壤養不起太多人口,村民們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螞蟻山和長嶺崗植被豐茂,漫山的青草成了天然的牧場。于是,養羊成了村民的主要副業,家家戶戶都圍著羊群轉,清晨把羊趕上山,傍晚再吆喝著趕回來。日子久了,半山羊村的養羊戶越來越多,甚至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羊大戶村”。每到放羊的時節,漫山遍野的山崗上,白色的羊群像流動的云朵,遠遠望去十分壯觀。村民們靠養羊改善了生活,過上了安穩的日子。鄰近的村民看著這熱鬧的景象,便給“半山楊”改了個名——“半山羊”。這個發音相近的名字,既貼合了村莊養羊的特色,又透著幾分親切的煙火氣,久而久之,“半山羊”便取代了“半山楊”,成了村莊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螞蟻山南側半山羊村的小樹林里,第一家農家樂悄然開張。起初,只是村民們試著用自家種的蔬菜、養的家禽,做幾道地道的農家菜,招待來螞蟻山游玩的游客。沒想到這份“原生態”的美味大受歡迎——燉得軟爛的土雞肉、清炒的時蔬、噴香的農家饅頭,再配上螞蟻山的秀麗風光,讓越來越多的駐馬店市民慕名而來。
漸漸地,農家樂一家接一家開了起來,從最初的1家,發展到如今的20多家,形成了頗具規模的農家樂聚集地。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半山羊村就熱鬧起來了:市區來的游客先去螞蟻山爬山賞景,呼吸新鮮空氣,待到飯點,便走進農家樂,點上一桌地道的農家飯,吃得酣暢淋漓。村民們也從“養羊人”變成了“廚師”,靠著農家樂生意,收入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如今,半山羊村的村民依托螞蟻山豐富的森林資源和便利交通,再加上吃一口就難忘的農家特色菜肴,半山羊村的農家樂旅游經濟走上了快車道。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自家越做越火的生意,村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從神話傳說里的“半拉羊”,到充滿煙火氣的“養羊村”,再到如今熱鬧的“農家樂天堂”,半山羊村的每一次蛻變,都藏著村民們的智慧與堅韌。這座坐落在螞蟻山南側的小村,用它的故事告訴我們:歲月會變,但土地的饋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遠不會變。而半山羊村的故事,還在繼續,等著更多人來聆聽、來感受。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