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蜂鎮:紅色沃土 風光旖旎
摘要:旅游業與特色文化、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多輪驅動,讓蟻蜂鎮的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一張張國家級、省市級榮譽證書,如勛章般見證著它的成長:從生態保護到產業創新,從民生改善到城鎮建設,蟻蜂鎮以穩健的步伐,書寫著“特色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高琳琳 實習生 崔嬌皎
在駐馬店市的版圖上,蟻蜂鎮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豫南大地。這片被稱作“豫南小盆地”的土地,既有烽火歲月中沉淀的紅色記憶,又有大自然饋贈的旖旎風光,更在時代浪潮中書寫著發展新篇。
得名之謎故事多
從駐馬店市區出發,沿著寬闊的328國道一路西行,車輪碾過路面的沙沙聲漸次融進風里,不遠處的天際線被一抹黛青緩緩暈染——一座山峰正迎著視線漸次清晰,輪廓在天光云影中若隱若現。這便是當地人時常提起的螞蟻山,又因山體走勢酷似偉人的側影,被親切地喚作“毛公山”。山不算巍峨,卻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著歲月沉淀的故事,在晨霧暮靄中靜靜佇立。在螞蟻山西南側的溫暖懷抱里,全省唯一以昆蟲名字命名的鄉鎮——蟻蜂鎮古老而富有傳奇色彩。
“作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蟻蜂鎮民間有很多傳說,這也給美麗的蟻蜂增添了許多神秘的面紗。”記者采訪時,蟻蜂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黃新淼介紹說,蟻蜂得名含義至少有四種傳說:一說,蟻蜂鎮自漢代起即有先民居住,古時為方圓幾十里的趕集地,集鎮繁華,人員密集,摩肩接踵,如蟻如蜂,故名。二說,據《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古今地名釋要》(1990年版)記載:明清時期,這里叫儀封。又因儀封集鎮位于螞蟻山腳下,螞蟻山的螞蟻體型大如蜂類,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今蟻蜂鎮。
三說,民間也有說法認為,蟻蜂鎮東北的螞蟻山多黑螞蟻和野蜜蜂,故把這兩種極具團結協作精神的“小精靈”各取一字而得名“蟻蜂”。四說,相傳上古時期黃帝與蚩尤為爭奪中原而展開大戰,最后在桐柏山擺開戰場。蚩尤請來的大力神神通廣大,力大無窮,黃帝所派眾神不能抵御,死傷無數,后從長白山請來螞蟻神,從百花山請來蜜蜂神,二神聯手,發揮群體優勢經過數以萬計的輪戰殺死了大力神,蟻類和蜂類的尸體在這里堆積如山,固化成體,人們稱之為螞蟻山,把螞蟻神和蜜蜂神住過的村莊取名為蟻蜂店,蟻蜂鎮也由此得名。螞蟻山形態,從南面看像螞蟻,從北面看像蜜蜂,成為了蟻蜂鎮的東大門。
英雄故事照初心
蟻蜂鎮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革命的熱血。
在蟻蜂鎮,龐閣村的名字總與一段段滾燙的紅色記憶緊密相連。這個孕育了無數優秀兒女的古老村落,因一處承載著革命往事的院落而更顯厚重——這便是龐閣村史館,一處讓初心可觸、精神可感的紅色教育基地。
“這座古樸的院落曾是楊玉璞叔伯輩親人的居所,風雨如晦的歲月里,成為革命者的‘安全港’與‘議事廳’。”蟻蜂鎮負責人告訴記者,那時的楊玉璞正是從這片土地走出的熱血青年,他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們常常聚集于此,在昏黃的油燈下秘密籌劃革命活動,在敵人的搜捕中悄然藏身,在槍傷未愈時靜心養傷。每一寸青磚灰瓦,都鐫刻著他們為信仰奔走的足跡;每一方院落角落,都回蕩著他們低聲商議的赤誠。
當人們愈發清晰地意識到這段歷史的分量時,為了永久紀念楊玉璞這位從小山村里走出的新中國成立后的確山縣首任縣長,龐閣村委毅然遷往他處,將這座院落精心改建為村史館。
如今,走進村史館內的楊玉璞紀念室,仿佛能看見英雄當年的模樣:他用過的筆墨靜靜陳列,磨損的舊物帶著歲月的溫度,墻上的照片定格著他堅毅的神情。這些無聲的展品,串聯起楊玉璞從鄉村少年到革命戰士,再到人民縣長的成長軌跡,也讓后輩得以觸摸到那段艱苦卓絕卻熱血沸騰的歲月。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宋沖村有20多名優秀兒女走上了革命道路,10多人為此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宋沖村有人參加了抗美援朝、金門炮戰、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充分展現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
在宋沖村,若問起最讓村民們引以為傲的名字,“姜延斌”三個字總會被鄭重提起。這位從小村落里走出的大英雄,用一生的傳奇經歷,在這片土地上刻下了永不褪色的英雄印記,也成了村民們心中最敬仰的存在。
姜延斌14歲投身革命,1938年5月在“小延安”竹溝開啟革命生涯,這位傳奇英雄的一生,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抗日戰爭中,他沖鋒陷陣打日寇;隱蔽戰線里,他化身地下尖兵傳遞情報;解放戰爭中,他馳騁沙場,參與解放大西南200余次戰斗;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投身川北剿匪和航天基地建設,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槍林彈雨中,他用青春與熱血詮釋了“英雄”二字的分量,如今,村民們提及他,眼中仍滿是敬仰,他的故事也成為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
茶余飯后,老人們總會給孩子們講起姜延斌的戰斗故事,講他14歲參軍的果敢,講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講他深藏功名的淡泊。那份發自內心的敬仰,早已融入村莊的血脈。在村民心中,姜延斌不僅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英雄,更是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精神坐標。
山水靈韻藏傳奇
除了厚重的紅色底蘊,蟻蜂鎮的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
境內的4A級景區金頂山,被譽為“駐馬店的后花園”,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是蟻蜂鎮最亮眼的生態名片。
走進這里,滿目蒼翠撲面而來,山間的清風裹挾著草木的清香,讓人瞬間忘卻塵世的喧囂。
黑龍潭的碧水是金頂山的點睛之筆,潭水幽深澄澈,仿佛一塊被群山珍藏的碧玉,陽光透過枝葉灑在水面,波光粼粼間似有無數星辰在閃爍。岸邊怪石嶙峋,古樹參天,偶有飛鳥掠過,鳴聲在山谷間回蕩更顯幽靜。而竹林寺與云空寺則為這片山水增添了幾分禪意,古寺隱于密林之中,紅墻黛瓦在翠綠間若隱若現,晨鐘暮鼓穿越時空,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滄桑。
關于這些景致,當地人流傳著諸多傳說:有人說黑龍潭住著守護山林的龍神,每逢干旱便會行云布雨;也有人講,竹林寺的僧人曾以佛法化解了山鄉的一場瘟疫,至今寺中仍留存著當年的法器……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讓金頂山的一草一木都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若說金頂山是溫婉的畫卷,那云夢山便是伏牛山脈贈予蟻蜂鎮的雄渾詩篇。作為伏牛山脈的支脈,云夢山以峰巒疊嶂、云霧繚繞著稱,清晨時分,山間云霧升騰,如仙境一般,“云夢”之名由此而來。
山間的千年板栗林是時光的見證者,粗壯的樹干上布滿溝壑,卻依然枝繁葉茂,每到秋季,飽滿的板栗掛滿枝頭,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饋贈。而“將軍井”與“將軍樓”則是云夢山最富傳奇色彩的所在。相傳,古代有位將軍在此屯兵,“將軍井”便是他為士兵開鑿的水源,井水常年不涸,清冽甘甜,至今澤被后人;“將軍樓”則是解放戰爭大軍南下時期一位將軍的指揮之所,雖歷經風雨侵蝕,殘存的墻體仍能讓人遐想到當年的威嚴,軍民團結奪取勝利的深情厚誼。
今天的“將軍井”與“將軍樓”依然交相輝映,訴說著“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的不朽傳奇。
金頂山的靈秀,云夢山的傳奇,螞蟻山的古老,共同勾勒出蟻蜂鎮風光旖旎的輪廓。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水、每一處古跡,都承載著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文的深厚積淀,等待著人們去探尋,去聆聽。
特色名鎮展活力
在豫南沃土的懷抱中,蟻蜂鎮以“豫南小盆地”的獨特地貌,悄然綻放著屬于自己的光彩。這片被稱作“天然寶盆”的土地,不僅承載著“中原糧倉”的厚重,更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摘得“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美麗中國·深呼吸小鎮”等國家級榮譽,成為天中大地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時代的浪潮中,蟻蜂鎮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近年來,當地依托“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的品牌優勢,將生態資源與紅色底蘊巧妙融合,大力發展旅游業:金頂山的蔥蘢、云夢山的傳奇、螞蟻山的古樸,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打卡;龐閣村史館、宋沖村史館、聶灣鄉賢館的英雄故事,讓紅色旅游成為新亮點。與此同時,現代農業在這里煥發出新活力,規模化種植、特色農產品培育等項目蓬勃興起,傳統“糧倉”升級為綠色生態農業的示范窗口。
旅游業與特色文化、現代農業、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多輪驅動,讓蟻蜂鎮的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一張張國家級、省市級榮譽證書,如勛章般見證著它的成長:從生態保護到產業創新,從民生改善到城鎮建設,蟻蜂鎮以穩健的步伐,書寫著“特色發展”的新篇章。
從貫穿古今的古老傳說和英雄傳奇,到如今的綠水青山與振興新貌,蟻蜂鎮這顆璀璨明珠,正以紅色為魂、綠色為基、生態為韻,譜寫出科學發展的金色年華,綻放出愈發迷人的光彩。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