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花生香飄海內外
摘要: 正陽花生香飄海內外——寫在正陽縣榮膺“中國花生之都”稱號之際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健向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授予“中國花生之都”牌匾。
正陽花生香飄海內外
——寫在正陽縣榮膺“中國花生之都”稱號之際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健向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授予“中國花生之都”牌匾。

正陽縣縣長王東征在授牌儀式致辭。

糧油企業競相入駐。

奶業公司紛至沓來。

正陽花生種植面積連續19年持續增長。

正陽農民正在收割花生。

正陽花生香飄海內外。
編者按:
“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正陽”。正陽花生是河南省正陽縣特產。2015年“正陽花生”品牌價值達到21.56億元,至2017年正陽縣連續19年成為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正陽縣也因此享有“中國花生之都”的美譽。近年來,在正陽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該縣花生已走出國門,遠銷海內外。
小小花生米變成了“金豆豆”
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說:“每年僅花生這一項就為正陽農民增收2.6億元,小花生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豆豆,花生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正陽縣縣委書記劉艷麗介紹,今年該縣的花生種植面積由過去穩定的150萬畝,擴大到172萬畝。同時,從種植花生到種植花生種子轉變,買斷了豫花37號高油酸花生經營權,以后其他地方要種植豫花37號花生,種子都要來自于正陽。據測算,僅此一項每畝純收入可增加1500元。”說起該縣花生產業做強做大的措施,劉艷麗這樣說。
憑借花生種植優勢,該縣著力延長花生產業鏈條和提高附加值,大力發展花生油、花生蛋白等系列產品加工企業23家,相繼引進了君樂寶乳業、維維集團、牧原集團等知名上市企業,君樂寶加工的花生奶馬上就要投放市場。38家花生種、收、加工機械研發企業的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正陽形成了花生加工和花生機械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劉艷麗說。
今年,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啟動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意在著力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培育未來農村農業發展新動能。8月10日,正陽縣花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方案通過了專家團的評審,最終成為河南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縣,也是全國唯一一家以花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縣。
如何將花生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說,準備與美國瑪氏集團合作,試種高油酸專用花生,讓正陽花生走向國際化;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合作,打造總投資30億元的“智慧農業”基地;加快推進總投資20億元的正陽花生城建設,建成集現貨及期貨交易、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交易中心等。通過調結構、降成本、補短板,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新路子,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幾年,花生價格一直較高,市場銷路也很好,但種植機械化水平低,主要靠人工收獲,勞動強度大,加之當地土地易板結,花生種植面積一直難以擴大。
為了解決這一瓶頸問題,正陽縣以提升花生生產機械化水平為突破口,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支持本土企業或自主研發或與科研院校合作生產花生機械。
“農機補貼、金融機構支持,正陽縣花生機械生產企業已發展到38家,獲得國家專利103項,產品涵蓋種植、收獲、摘果等各個環節,有力支撐正陽花生規模化種植。”豫豐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慶臣說。
“過去人工收花生,1個人3天才能收1畝,現在用收獲機,一個小時能收6畝至8畝。”種了一輩子花生的正陽縣傅寨鄉農民李大兵說,如今正陽的花生收獲期已由原來的45天,縮短為一周左右,又快又省事。
機收問題解決了,如何提高種植效益?該縣堅持去庫存,把花生商品化變成花生良種化。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花生專家張新友團隊合作,引進篩選新審定的豫花系列、遠雜系列、中花系列等多個新品種,依托良好的花生生產條件,把正陽縣打造為花生良種繁育基地。此外,在花生種植上,引導群眾由粗放生產轉向標準化生產,以此來降低成本。付寨鄉花生種植合作社理事長李合理在正陽縣花生研究所指導下,推廣了無公害栽培集成技術模式。新技術集成起壟種植、測土配方施肥、化學調控、黃曲霉毒素防控等,被國家、省花生專家稱為“正陽模式”。
“正陽花生產量高、品質佳,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黃曲霉毒素污染等項指標,已達到了國家綠色產品標準。”正陽縣花生研究所長、高級農藝師余輝說,正陽花生品牌價值達21.56億元,通過規模化種植、品牌化發展,正陽花生聲名遠揚。
蘇丹共和國客商慕名前來考察
10月10日,蘇丹共和國商務考察團蒞臨正陽縣,實地考察花生機械產品。縣委書記劉艷麗,縣產業集聚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勇軍等陪同考察。
在該縣產業集聚區,蘇丹客商首先觀看該縣宣傳視頻,隨后查看了該縣研發生產的各類花生機械產品,并對產品產生極大興趣。下午,蘇丹客商又實地考察了正陽縣鑫發機械有限公司、正陽縣程功機械有限公司,詳細詢問了產品的研發情況和各類花生機械產品的功能等相關情況。
據了解,目前該縣有各類花生機械16.54萬臺,其中99%的花生生產機械為自主研發。花生種、收、管、加的農機企業38家,先后獲得專利103項,有11家企業生產的8種花生機械進入河南省農機補貼目錄。正陽花生生產從種植、管理、收獲到初加工已形成了完整的機械化鏈條,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花生收獲期由原來的45天左右縮短為一周。
該縣以先進的花生機械研發技術、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優質的企業服務、科學的管理經驗,極大的招商引資誠意等條件,吸引了海內外客商前來進行貿易活動,各類農業機械產品在全國享有較高聲譽。
劉艷麗歡迎蘇丹客商到正陽開展商貿活動,以這次商務考察為契機,架起兩地交流與合作的橋梁,進一步增進了解、加強往來,推進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通過實地察看,考察團一行高度評價了該縣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并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互利雙贏。
央視《新聞聯播》主播海霞代言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播海霞為正陽花生代言。
9月21日~9月24日,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簡稱農交會)在北京舉行。9月20日晚,“家鄉的味道——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拉開了本屆農交會的序幕。活動現場,袁隆平、海霞等知名人士,共同講述農產品品牌故事,為家鄉農產品代言。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播海霞,作為正陽花生推介人,講述了她和花生的故事。
“花生是我從小就最愛吃的食品,現在也特別喜歡吃。”海霞說,她對花生的第一印象來自姥姥。姥姥曾讓她猜謎語: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白胖子是誰啊?花生仁。
“我們小的時候,那是一個物資相對匱乏的時代。對于孩子們來說,能吃到的物美價廉的零食就是花生,這是我的最愛。”海霞回憶,對于爺爺叔叔們來說,這可能是他們下酒的好菜,一盤花生米,二兩老白干,“可美哩啊”。花生還是媽媽最喜歡的美味佳肴,花生無論蒸煮炒炸,甭管帶皮不帶皮,怎么做都好吃。
“最好吃的是媽媽過年的時候給炒的花生,快過年的時候,媽媽給壘個柴火灶,上面支起一個大鐵鍋,里面放上沙子,最好是粗沙。有了沙子,受熱均勻,這花生炒出來才香。”介紹起炒花生的做法,海霞很內行。“嘩啦~嘩啦,那是花生和鐵鍋,和沙子摩擦碰撞出來的聲音。我敢說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響,它在不斷撩動著我的耳膜,也在讓我垂涎欲滴。沒一會兒,炒花生的香味就彌漫了整個院子,那可是真是難忘的家鄉味道”。雖然在北京工作學習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她在家鄉生長的那些時間,但她還是能深刻地感受到故鄉給她的性格、為人處事、品德上面帶來的烙印和影響。“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么時候留在了血液里。”海霞說,但是它實實在在一直在她的生活中,使她始終沒有走出故鄉的那片溫情。
“中國花生之都”花落正陽
9月12日,“中國花生之都”授牌儀式在正陽縣隆重舉行。儀式上,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健手中接過“中國花生之都”牌匾。
今年,由國家食品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國特色產業品牌文化建設聯盟組織相關機構和專家對正陽縣歷時近半年的考察、論證,最終認定該縣為“中國花生之都”、“中國富硒花生產業化基地縣”、“中國(國際)花生交易中心”。
劉艷麗介紹說,如今在正陽縣,花生全身都是寶,圍繞“吃干榨凈”目標,過去沒人要的花生秧、花生殼,成了養殖戶眼中的“搶手貨”。正陽縣花生精深加工發展的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炒貨等系列產品加工企業23家,應運而生的花生機械合作社、花生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數百家,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帶動貧困戶走上脫貧路。
正陽縣縣長王東征介紹說,正陽縣從改進花生品質、提高花生產量、增加群眾收入入手,與河南省農科院張新友院士團隊合作,試種推廣高油酸新品種豫花37。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統一技術、統一供肥、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六統一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該縣花生的質量和單產水平。
“正陽花生已實現全程機械化,花生收獲期已由原來的45天,縮短為一周左右。”該縣農機局一負責人說,過去由于機械化水平低,加之黑黏土地易板結,正陽花生面積很難提高。近年來,正陽縣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支持本土企業自主研發或與科研院所合作生產花生機械。目前,正陽縣花生機械生產企業發展到38家,獲得國家專利103項,年產花生生產機械6萬多臺,產品涵蓋種植、收獲、摘果等各個環節,有力支撐花生規模化種植。
“圍繞花生產業做大做強出臺優惠政策,以花生休閑食品、花生油脂、花生飲料、花生保健食品為主攻方向,引進培育花生精深加工企業,打造全國重要的花生制品精深加工基地。”花生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在正陽縣也得到了重視。王東征介紹說,“正陽已經建立了花生質檢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正積極申請在正陽建立國家級花生檢測中心,嚴密監測花生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黃曲霉毒素污染等質量指標,確保質量安全。同時,加快制定正陽花生生產各項標準和操作規范,力爭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的花生標準。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