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縣鄉鎮產業扶貧觀摩紀實
摘要: 合作社擔當 企業引領基地幫帶——正陽縣鄉鎮產業扶貧觀摩紀實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高萬寶初秋的正陽,北部片區青青的花生鋪滿大地,南部片區的水稻已吐露出淡淡的
合作社擔當 企業引領基地幫帶
——正陽縣鄉鎮產業扶貧觀摩紀實
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高萬寶
初秋的正陽,北部片區青青的花生鋪滿大地,南部片區的水稻已吐露出淡淡的黃色,豐收在望,草木含笑,整個正陽大地景色宜人。在這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土地上,一批批扶貧項目在各鄉鎮如火如荼地開展,一個個合作社在融合貧困戶發展,一個個基地讓貧困戶真正成為股東……企業、基地、合作社在實實在在地帶動著困難戶脫貧。
8月31日,正陽縣四個班子舉行鄉鎮產業扶貧集中觀摩活動,觀摩團用一天的時間對全縣18個鄉鎮逐一觀摩檢閱,這次觀摩活動采取實地查看、參會人現場實名制打分等綜合考評的方式進行,現場評比,現場公布結果。此次觀摩,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扶貧工作扎實推進,全面激發了鄉鎮比學趕超的干事氛圍。
縣委書記劉艷麗帶領相關人員對北部片區進行觀摩,縣政協主席李貴喜帶隊對南部片區進行觀摩。在家的縣級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和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觀摩。
全體人員馬不停蹄連續觀摩了近36個觀摩點,每一個觀摩點都呈現蓬勃發展的喜人勢頭,深深觸動著大家,鼓舞了士氣,激發了斗志。大家在觀摩中發現差距,查找不足,鼓勁加壓,向著全面脫貧的目標邁進。
合作社擔當扶貧主力軍
上午7時30分,北部片區觀摩的第一站是付寨鄉萬幫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基地3200畝,種植了豫花37高油酸花生600畝。可別小看了這個合作社,全國著名的花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經常在此搞實驗。張新友還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油酸花生放在這里進行繁育。2016年,該合作社帶動了68戶貧困戶脫貧;今年,計劃帶動72戶貧困戶脫貧。
臨近中午,大家來到了汝南埠鼎盛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小小合作社里養螞蝗,這里獨特的風貌一下吸引了所有參觀者。合作社主任張春節不僅自己養殖螞蟥致富,還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螞蟥,并成立了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64戶101人加入合作社走上脫貧路,帶動2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大家在這里目睹了螞蝗繭和螞蝗產品,螞蝗讓人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卻也讓人們了解到它能幫人治療腦血管病的奇效。
南部片區觀摩團在大林鎮看到了2500畝土地上藍藍的太陽能板,這里就是軍耕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投資240萬元建設標準化羊舍,羊舍頂層為太陽能光伏板。目前,軍耕農場又投入500萬元發展湖羊養殖,可幫扶10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
如雨后春筍般發展的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植根于廣袤的農村土地,服務于農業發展,貼近廣大農民群眾,與“三農”有著親密的血緣關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壯大,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推進了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的革新,加快了農業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的步伐。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大大緩解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矛盾,增強了農戶的抗風險能力,幫助大批貧困農民走上致富路。
“合作社有不少貧困戶,合作社千方百計為他們提供服務。”正陽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魯新愛津津樂道。“一條龍”的技術和服務,暢通的產業供銷渠道,讓大量種植經驗為零、無一技之長的貧困戶順利“出師”,一舉摘掉了“窮帽”。
扶貧企業鄉鎮落地生根
觀摩中,大家最大的感觸是鄉村里建起了一個個小微企業。僅寒凍鎮一年引進兩個小微企業。惠氏藤編有限公司落戶從樓村,59名貧困戶在這里打工。鏵邊服飾也在這個鎮的祠堂村落戶,30名貧困戶在此就業。
汝南埠鎮余樓村的巧媳婦制衣廠里40多名婦女在進行著制衣工作。這里的生產場面熱鬧非凡,這個企業還正在籌資120萬元準備再購進機器160臺擴大再生產。
在正陽,還要濃墨重彩寫一筆的是圣誕產業,在熊寨鎮豫圣工藝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貨,現在是生產和出口圣誕禮品的旺季,正陽生產的圣誕禮品漂洋過海銷往全球。今年38歲的張路軍是正陽縣熊寨鎮韓莊村人,初中畢業后,他到廣州一家圣誕禮品加工廠打工。他學到技術后,完成了資本的積累。2015年9月28日,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率領正陽縣黨政代表團到義烏圣誕制品市場進行參觀、考察,召開正陽——義烏圣誕產業專題招商懇談會,從那時候開始他下定決心回鄉建廠。2016年,他在正陽圣誕產業園建成正陽縣豫圣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圣誕球。為有效助力扶貧,他在熊寨鎮、呂河鄉、新阮店鄉、雷寨鄉建了20多個圣誕禮品加工點,不但生產圣誕球,還生產圣誕樹等圣誕禮品,帶動全縣400農民工家門口就業。
萬博天成箱包制造有限公司、潘氏米業有限公司、銅鐘惠民編織廠等一個個企業在鄉鎮落戶。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一個個鄉鎮企業,將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扶貧工作中的經濟引擎作用,探索出了一條政企聯手扶貧攻堅的新路子。精準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縣有100多家工商企業積極行動,踴躍參加,企業已經成為扶貧攻堅工作的主要力量。
基地助推貧困戶成股東
“沒想到像俺這樣窮得叮當響的貧困戶還能當股東,現在每年有分紅,每天在園區打工掙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在新阮店鄉管寨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里一位貧困戶激動地說。
這個基地采用“基地創業、基地務工、代管代種、入股分紅”等帶貧模式,以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使貧困戶長期收益,這個基地100多戶貧困戶入股基地,實現收益20多萬元,每戶收益1200元,做到既拔窮根又栽富苗。
如何讓貧困戶真正脫貧?各鄉鎮還創新基地扶貧資金投入機制、扶持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縣出臺企業和個人參與社會扶貧激勵辦法、以獎代補等競爭性資金分配辦法,科學合理分配扶貧資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以扶貧資金為引導,吸收社會資本投入,切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從而以產業發展動力激活貧困村的“造血功能”,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呂河鄉大吳村食用菌種植產業扶貧基地采取“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由大元農業合作社為投資主體,負責承擔項目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吸納了75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種植基地種植香菇等食用菌,基地按照市場價格支付勞動報酬。部分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則通過將政府補貼貸款以入股方式,投入產業建設,作為貧困戶參與收益分配依據。
蘭青鄉扶貧基地——正陽縣天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天潤農業通過“到戶增收”項目帶貧208戶貧困戶,發展湖羊代養,每戶帶來的2000元收益已全部發放。
新阮店鄉正陽縣晨宇花生制品有限公司產業扶貧基地是一個集冷庫、廠房、花生精選生產線為一體的扶貧基地,也是一家集花生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該基地采用金融扶貧、基地務工的模式帶動三個村89戶139人就業。使這里的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
此次觀摩新阮店鄉、熊寨鎮分別奪得北部片區、南部第一名,傅寨鄉、陡溝鎮排名分居南北片區最后一名。會上,排名最后的兩個鄉分別作了表態發言。
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在總結此次觀摩時說:“我們將通過‘合作社擔當、企業引領、基地幫帶’新的模式助力脫貧攻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以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精神,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確保如期脫貧摘帽。”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