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造”礦山機械,走紅非洲 | 豫企出海記
摘要:李華麗介紹說,此外還創立機械領域垂直B2B電商平臺,聯動河南多家機械制造企業“抱團出海”,助力更多“河南制造”“河南智造”深度融入非洲產業鏈。 海外倉、研發中心、加工中心等逐一布局,充實了尼羅河深耕非洲市場的“硬實力”,但李華麗明白,想要贏得市場,“軟實力”也必不可少。
編者按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專章規定,明確“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在這片經濟的大海中,不乏豫企千帆競速的身影。11月11日起,大河財立方推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特別策劃——“豫企出海記”,通過實地調研走訪,講好豫企出海故事,展示河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決心。
大河財立方記者 段偉朵 文
李博 攝影 攝像
月亮的眼淚墜落人間,流淌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這就是位于非洲的尼羅河。而一家企業想要打開全球市場,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拼搏、韌性、厚積薄發。
近日,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了河南尼羅河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麗。10年間,她和她的團隊用“河南造”礦山機械打開海外市場,尤其是深耕非洲市場,達到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面對國際市場,我們代表的不僅是一家公司,也代表著河南企業,甚至是中國企業的形象。”

受訪者供圖
走出去:“把河南造賣到非洲!”
作為一名“85后”,河南姑娘李華麗是讀著三毛長大的一批人。初讀時,遙遠的撒哈拉沙漠只是書中的一個符號。她未曾預料到,若干年后,廣袤的非洲大地,會成為她馳騁的“職場”。
李華麗是個“廠二代”。父親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涉足礦山機械行業,面對普通女孩望而卻步的機器,她卻感到格外熟稔而親切。不過,多年來,他們的產品大多只在國內銷售,偶有沿海地區貿易客商來訪,簽下一筆海外大單時,李華麗總是心中一動——她大學專業學的是國際商務,自家制造的礦山機械,如何才能漂洋過海直達國際市場?

受訪者供圖
轉機出現在10年前。在國內舉辦的國際性礦業大會上,李華麗邂逅了蘇丹的一名政府高官。蘇丹位于非洲東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卻相對薄弱。為了提升采礦效率,當地購入了一條生產線,因為缺少配件,缺少工程師、技術員,機器后期使用中遇到不少問題,維修遇困、產線停擺。“你敢不敢去蘇丹?”這名官員向李華麗發出邀請,她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這些機器并非從我們這里購買,但不去實地看看怎么知道市場在哪里,這是打入非洲市場的絕佳機會。”李華麗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蘇丹之行,在當地向導的建議下,她將頭發盤起,戴上鴨舌帽,穿著男士襯衣,前往蘇丹金礦產區實地考察。“當地礦區幾乎不會有女性出現,尤其是國外女性。但我沒有顧慮太多,把河南造的礦山機械賣到非洲的心愿,敦促我往前走。”
隨后,李華麗團隊憑借專業素養,高效維修好采礦生產線,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信任。他們表示,只要她愿意來,這里的市場大門隨時打開。李華麗考察到當地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但礦工們還在用比較原始的方式開采。“我非常有信心,我們的機器能幫助他們把效率提高到10倍、100倍甚至更高!”
2016年,河南尼羅河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尼羅河)注冊成立。尼羅河,被稱作非洲的母親河,它像一條長長的生命線,穿過東非11個國家,印第安語的意思是“月亮的眼淚”。李華麗覺得這個名字浪漫而堅韌,想要干好一家企業,并且從河南走向世界,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勇敢、拼搏、韌性,厚積而薄發。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鏈出海
當產品尋找到適合的市場時,即便相隔千萬里,也勢如破竹。
“最近10年是公司快速發展的10年。”李華麗告訴記者,10年前,公司產品出口的比例不足10%,且是通過貿易公司間接出售;10年后,公司產品出口的比例已經占到90%。在非洲,尼羅河生產的礦業機械達到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打開非洲市場的“密碼”,是人才鏈、產品鏈乃至產業鏈的布局。
首先是海外倉。“2020年,我們啟動了非洲海外倉戰略項目,目前已經在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國建設3萬平方米智能化倉儲中心,構建‘前展后倉’一站式服務體系,縮短非洲客戶60%的交付周期。”李華麗介紹說,此外還創立機械領域垂直B2B電商平臺,聯動河南多家機械制造企業“抱團出海”,助力更多“河南制造”“河南智造”深度融入非洲產業鏈。
其次是研發中心。2024年,尼羅河在坦桑尼亞成立了海外實驗中心,針對非洲市場環境開展設備本地化適應性測試與技術升級,解決客戶“最后一公里”交付與使用痛點。依托智能化海外倉網絡與數字化平臺,形成“研發——生產——倉儲——售后”全鏈條服務體系,助力中國機械產品高效融入全球市場。
然后是加工中心。目前,尼羅河的生產基地分布在河南鞏義、禹州等地。下一步,公司計劃將基建、鑄造等部分生產線“搬到”非洲,這將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我們正在考察,計劃今年年底前在肯尼亞或者贊比亞開建加工中心。”李華麗說,加工中心落地后,尼羅河將真正成為一家把廠房開到當地群眾“家門口”的企業。
如今,尼羅河境外投資累計6億元,業務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公司營收約18億元。

誠信,是全世界的“通行證”
“走出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由于國際貿易規則的不確定性、當地對中國制造的不了解、交易習慣不同、語言障礙、運輸風險、風俗差異等因素影響,當中國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即便是一片“藍海”,依然面臨種種挑戰。
“有人,才能干成事。”李華麗說,跨國做生意,會遇到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習俗差異等各種問題,但融入當地的信條是,彼此尊重,求同存異。目前,公司分布在海外的員工已超百人,絕大部分是當地人。“我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國外,與當地員工同吃同住。我們提出了包容、融入、成為、成就4個維度的原則,希望員工可以與公司共同成長。”
海外倉、研發中心、加工中心等逐一布局,充實了尼羅河深耕非洲市場的“硬實力”,但李華麗明白,想要贏得市場,“軟實力”也必不可少。
“誠信,是全世界的‘通行證’。”李華麗表示,從“走出去”的第一步開始,她和團隊就明確了“客戶第一,品質第一,誠信第一”原則。“絕不僅僅是把產品銷售出去就完事,而要真正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受訪者供圖
“礦山機械是‘大塊頭’,海外退換貨或者產品召回的成本非常高,但我們敢于承諾,只要是質量問題,就可退換貨。”李華麗說,一次,技術團隊發現發給客戶的鑄件沙孔略大,使用時會影響對金礦的回收效率。雖然當地表示使用起來沒有問題,但公司還是主動把這個100多噸的鑄件召回,成本、運費、關稅等損失了100多萬。李華麗認為,這筆賬是“劃算”的。公司雖然出讓了部分收益,但換回了責任感、美譽度和更大的市場。
“面對國際市場,我們代表的不僅是一家公司,也代表著河南企業,甚至是中國企業的形象。”李華麗說,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推動著他們不斷前行。
“越走出去,越熱愛自己的家鄉河南。”作為一家河南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李華麗也感受到了家鄉的賦能,比如政策支持、交通優勢、人才優勢、供應鏈優勢等。“公司對面就是鄭州大學。”
面向未來,李華麗表示,公司將以數字化為轉型方向,深化中非技術協作與標準共建。在踐行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中,持續以企業為紐帶,推動中國制造從“產品輸出”向“價值輸出”升級,為全球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注入中原力量。

責編:張戰強丨審校:張翼鵬 丨審核:徐姣
監審:古箏丨監制:王魯峰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