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遺址煥發新光彩
摘要:馬勤功翻開規劃圖,眼里閃著光,“不僅要摸清所有紅色遺址‘家底’、整理成圖文資料,還要用直播、VR做‘云展’,依托高校測繪建立數字檔案,等資金到位后,讓更多紅色遺址重煥光彩?!?/p>
確山縣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守護紅色遺址
——讓紅色遺址煥發新光彩
紅色文化傳播志愿者在展館內研討紅色遺址相關史料。(資料圖片)
記者 劉金霞
深秋的陽光鋪灑在確山縣雙河鎮金溝村的鄭立釗烈士生平事跡展覽館前,平整的廣場映著展館明黃色的墻面。身著戎裝的烈士半身雕像目光如炬,凝視著往來的人群;館內,泛黃的照片、翔實的文字展板與少量珍貴遺物靜靜陳列。
這個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小院所屬項目——“歷久彌新——確山縣革命遺址再現文明實踐項目”,在河南省2024年“文明探源我來說”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展示交流活動中被評為二類優秀項目。從瀕危舊址到“活課堂”,一群紅色文化傳播志愿者正用志愿力量,為“小延安”確山的紅色遺址注入新生命。
306處紅色坐標:在時光里亟待“搶救”的記憶
確山,這片被稱為“小延安”的土地,天生鐫刻著紅色基因。作為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家鄉,這里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的所在地,1921年至1949年的紅色歷史從未中斷。據統計,該縣現存紅色遺址306處,在冊烈士822名,紅色資源占駐馬店市總量的四分之一。
然而,這些“紅色活化石”曾長期面臨存續危機:有的屋頂塌陷、墻體斑駁,風雨侵蝕下漸失原貌;有的因缺乏專業指導,修繕陷入“想做不會做”的困境;更有烈士后裔捧著修繕圖紙犯愁——“不懂政策、缺資金,空有守護心”。
“保護紅色遺址,是守護民族的集體記憶。”確山縣紅色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負責人馬勤功坦言,“必須凝聚政府、社會、公眾合力,讓紅色遺產有人管、會管、管得好。”
校地志愿聯動:“專業+溫情”讓紅色遺址“重獲新生”
“不能讓紅色遺址在時光里沉寂!”2023年起,該志愿服務隊牽手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組建“專家+志愿者”守護隊,用專業與溫情開啟紅色遺址“重生計劃”。
該志愿服務隊制定“七步工作法”:走村串巷摸排306處紅色遺址現狀,扎進檔案館、走訪老戰士挖掘細節,組織文保專家與村民代表論證方案,實地勘測調整設計,向村民反饋優化,全程跟蹤施工……每一步都兼顧專業性與民意。
“修舊如舊不是簡單復原,要讓紅色遺址‘會說話’。”參與設計的中原工學院教授李芳說,鄭立釗烈士生前常為鄉親代筆寫信,團隊便在展覽館增設“代筆信”互動區。如今,孩子們趴在展柜前寫“爺爺我想你”,紅色精神在沉浸式體驗中悄然傳承。
目前,18處重點紅色遺址中16套設計方案落地,2處完善中;3處展館開門迎客,4處進入資金申報階段——曾經瀕危的紅色坐標,正一步步“站”回歷史舞臺。
從“修起來”到“火起來”:紅色精神浸潤新時代
“保護不是終點,讓紅色精神‘活’在當下才是目的。”馬勤功說。項目始終秉持“保護與利用并重”,將修復后的紅色遺址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課”。
鄭立釗烈士生平事跡展覽館開放后,成了確山縣的紅色地標:機關單位在這里開展主題黨日,學校組織“小講解員”培訓,老黨員帶著新黨員在展覽館前重溫入黨誓詞。該縣10個鎮(街道)將其納入每月25日黨員活動日必訪地,讓紅色教育融入日常。
數據見證成效:2024年,依托紅色遺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紅色研學等活動166場,覆蓋5萬多人次;2025年,該志愿服務隊走進黨校、高校講述確山紅色故事……“確山紅”正從革命老區邁向更廣闊天地。
“我們要讓紅色遺址‘活’得更徹底。”馬勤功翻開規劃圖,眼里閃著光,“不僅要摸清所有紅色遺址‘家底’、整理成圖文資料,還要用直播、VR做‘云展’,依托高校測繪建立數字檔案,等資金到位后,讓更多紅色遺址重煥光彩。”
夕陽下,在鄭立釗烈士生平事跡展覽館,“修繕一新”的老房子里,紅色基因正隨著新一代的目光,繼續在這片“小延安”大地上扎根生長。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