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力民烽火的紅色回響
摘要:從當年的秘密據點到如今的紅色教育基地,從給毛主席寫信到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從老一輩的革命先輩到新一代的小小宣講員,紅色的火種在桃力民小學這片沃土上不斷傳遞,生生不息。
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慧豐 張濤 苗佳樂
桃力民小學遺址照片
跨越半個多世紀,桃力民小學學生兩次給黨中央領導人寫信,匯報工作生活。
傳承紅色基因
盛夏的鄂托克草原,日光如金箔般鋪滿大地,草浪在熱風里翻涌成綠色的海洋,空氣中浮動著沙蒿與牧草混合的清香。
木凱淖爾鎮(zhèn)的山梁上,“桃力民抗日根據地陳列館”幾個紅色大字在驕陽下熠熠生輝,遠遠望去,那尊《三牛拉汽車》的雕塑靜靜佇立在廣場中央,銹紅色的金屬車身爬滿時光的紋路,3頭耕牛弓著脊背奮力向前,牛角抵著車轅的弧度里還藏著當年的沙礫,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將80多年前的烽火故事凝固成永恒的剪影。
觸摸雕塑冰冷的底座,指尖能感受到金屬上凹凸的痕跡,每一道溝壑里都嵌著風沙沖刷不去的記憶。
1937年那個夜晚,日軍騎兵護送的卡車正停靠在桃力民村的院落里,車斗里的三八式步槍還泛著冷光。時任桃力民自衛(wèi)軍參謀長的韓是今帶著6名隊員,借著沙丘的陰影摸到院墻下。“轟隆”一聲手榴彈炸響,睡夢中的敵人慌亂成一團,來不及開動汽車,倉皇逃回杭錦營盤。第二天清晨,自衛(wèi)軍用3頭耕牛拉回了那輛汽車。
硝煙散盡后的清晨,陽光照亮了卡車殘骸旁的彈殼,也照亮了桃力民作為抗日樞紐的隱秘脈絡。這場奇襲繳獲的不僅是一輛卡車,更讓這片土地的紅色坐標愈發(fā)清晰。
展廳里,耕牛拉回鬼子汽車的故事被描繪成一幅圖畫,正無聲訴說著更宏大的敘事。
“瞧這張泛黃的地圖。”講解員王芳的指尖劃過展柜里的文物,紅漆標注的“桃力民”在地圖上如同一枚跳動的火種,80多年前,這里是連接陜甘寧邊區(qū)與草原的秘密要道。日軍進犯鄂爾多斯大草原,目的是進入陜甘寧抗日根據地腹地,而桃力民位于鄂托克旗、烏審旗、杭錦旗交界處,也是日軍進犯陜甘寧抗日根據地的必經之地。
細膩的講解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烽火連天的記憶閘門——1938年1月,日軍指揮偽蒙軍500余人踩冰過河占領杭錦旗王府,炮火的陰影籠罩著桃力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共產黨人豎起了抗日統一戰(zhàn)線的大旗。
展廳轉角處的全息投影正在重現當年的場景:眼看要將日軍打退的新三師發(fā)起了總攻,背景是滔滔黃河、滾滾硝煙,遠處千軍萬馬奔涌而來,與地面塑形中沖向敵人陣地的戰(zhàn)士融為一體。耳邊傳來振奮的沖鋒號聲和黃河濤聲,昏暗的光影中,抗戰(zhàn)硝煙穿越歷史撲面而來,讓人在震撼中重溫草原上那一抹最動人的“紅色”,仿佛親身參與了這場大快人心的戰(zhàn)斗。
沿著陳列館后身的道路前行,桃力民小學的青磚教學樓在白楊樹下格外醒目。這所始建于1933年的學校,當年曾是中共綏蒙工委開展斗爭的秘密據點,如今青磚墻上仿佛還留著“抗日救國”的斑駁字跡,風拂過窗時,隱約能聽見穿越時空的瑯瑯書聲。
1956年,桃力民小學的少先隊員懷著赤誠之心,給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副主席寫了一封信,并寄去兩條親手縫制的紅領巾。7月16日,全校師生收到了來自中南海的回信——中共中央辦公廳受毛主席、朱副主席委托,不僅帶來了親切的勉勵,還隨信寄來兩位領導人的6英寸照片各一張。朱德副主席特意贈送給少先隊員80余冊畫報。
時光荏苒,2018年5月18日,桃力民小學的少先隊員再次提筆,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他們向總書記匯報了學校的發(fā)展變化,講述了新時代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6月13日,全校師生以萬分激動的心情收到了國家信訪局的回信。
這兩封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回信,不僅是對孩子們愛國情懷的肯定,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xù),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少年兒童的深切關懷,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信念。
如今,桃力民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展廳內,燈光柔和而明亮,照亮了墻上一幅幅珍貴的照片和一件件承載歷史的文物。一個個身著校服的小小紅色宣講員,站姿挺拔,眼神堅定,正飽含深情地給前來參觀的弟弟妹妹們講解校史。他們的聲音雖然稚嫩,卻充滿了力量,將那些紅色故事娓娓道來,讓每一位聆聽者都深受感染。
從當年的秘密據點到如今的紅色教育基地,從給毛主席寫信到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從老一輩的革命先輩到新一代的小小宣講員,紅色的火種在桃力民小學這片沃土上不斷傳遞,生生不息。它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孩子們前行的道路,也讓這片土地上的紅色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暮色四合時,遠處的草原上傳來夜牧人的歌聲,混著風電塔轉動的嗡鳴,像一首跨越時空的搖籃曲。紅色的火種,正在這片草原上生生不息,照亮走向未來的路。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