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黃河安瀾丨鄭州最早“一環”,承載3600年城市史
摘要:鄭州商代都城內城建有周長約7公里的夯土城墻,保留在地面以上的地段如今還有近3公里。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館,是集中解讀鄭州商代遺址以及鄭州歷史沿革的專屬文化空間,也是閱讀鄭州這座城市的最佳出發點。
大河網訊 鄭州市區“一環”內,3600年前曾經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鄭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國古代都城的基本規制。
商王朝最早的都城,為什么選擇建在鄭州?走進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3600年前的商代都城的宏大布局在眼前展開,當時的自然環境提供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鄭州的地理環境,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時都城的選址。鄭州地理區域位于北緯34°附近,處于嵩山余脈向華北平原過渡的交接地帶,大體處于黃河沖積扇的頂端。這里土地肥沃,生物繁茂,水網密集,為早期人類農耕文明產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內展陳的國寶單位牌子。
從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開始形成。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至北宋,3300多年間,以鄭州為代表的中原地區是歷代王朝都城選址的核心區。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講解員龐曉菲說,鄭州商代都城城址平面近似長方形,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由宮殿區、內城和外郭城組成。其中,宮殿區發現有宮城墻、大型的夯土臺基和祭祀遺址。東北部宮殿區有多座排列有序的大型宮殿遺址,是商王室和貴族的生活居住區,其外圍有主干道網連接交通,且有完善的供排水設施。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內呈現的筑造城墻圖。
鄭州商代都城內城建有周長約7公里的夯土城墻,保留在地面以上的地段如今還有近3公里。如果將商代都城內城放在鄭州市區如今的路網中,它就位于城東路、城南路、北順城路、金水路的范圍之中,基本在如今鄭州的“一環”之內。
根據介紹,鄭州在中國城市文明史上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以鄭州商代都城為代表的商文明,在廣域范圍內首次確定了成熟的城市體系,以及以大型夯土院落為代表的宮室建筑形式。這也成為中國歷代都城宮殿營造的典范,中國傳統城市的“內城外郭”之制自此確立,奠定了后世中國古代都城的基本規制。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內文物。
從商王朝最早、規模最大的都城,到地方州縣城市,到被火車“喚醒”,再到河南省省會,鄭州商城3600年城址從未遷移,文脈不斷,人脈不息。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館,是集中解讀鄭州商代遺址以及鄭州歷史沿革的專屬文化空間,也是閱讀鄭州這座城市的最佳出發點。(劉瑞朝 王苑/文 李彤 李藝瑋/攝影)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