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淬煉 砥礪初成
摘要:彭雪楓抵達竹溝后,便以八路軍總部少將參謀處長身份,攜手河南省委組織部部長林凱,代表省委全面執掌竹溝大局。大軍東征之際,為妥善安頓傷病將士、隨軍家屬,并維系至關重要的交通聯絡,新四軍軍部當機立斷,在竹溝設立第八團隊留守處。
“小延安”竹溝——
烈火淬煉 砥礪初成
記者 王家恒
1937年末至1938年初,華北大地相繼淪陷、南京城垣失守,日寇調集重兵南北夾擊,中原腹地岌岌可危。
面對中原抗戰危局,為保存并壯大以竹溝為核心的鄂豫邊紅色火種,1938年1月14日和22日,中共中央長江局連發兩道決議,明確指令:河南確山竹溝的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隊,由長江局參謀處直接指揮,周恩來、葉劍英親自領導,原地堅守發展,護衛后方根據地,保障黨與群眾工作的血脈暢通。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亦十分重視竹溝在中原的戰略價值。1938年2月,黨中央派遣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兼駐晉辦事處處長彭雪楓將軍趕赴河南主掌軍事。彭雪楓抵達竹溝后,便以八路軍總部少將參謀處長身份,攜手河南省委組織部部長林凱,代表省委全面執掌竹溝大局。
1938年初春,中共中央長江局與新四軍軍部號令頻傳:江北新四軍第四支隊務必加緊整備,揮師東進敵后。為淬煉第八團隊這把尖刀,彭雪楓果斷整編,將長江局調遣的一批團、營級紅軍骨干注入團隊,同時大力收編改造土匪武裝。短短時日,兵力猛增至1300多人,一躍成為新四軍當時規模最大的部隊。
1938年3月15日,新四軍第四支隊奉命即刻集結皖東,開辟敵后戰場。3月29日,嘹亮的軍號聲中,第八團隊全體官兵在團長周駿鳴、政委林凱率領下,毅然踏上東征的烽火征程。大軍東征之際,為妥善安頓傷病將士、隨軍家屬,并維系至關重要的交通聯絡,新四軍軍部當機立斷,在竹溝設立第八團隊留守處。王國華任主任,張震任參謀長,岳夏任秘書長,彭雪楓主持全面工作。
土地革命后期,鄂豫邊革命根據地作為南方八省15塊浴血堅持3年游擊戰的堡壘之一,距離紅色革命圣地延安最近,戰略地位舉足輕重。1938年1月14日,中共中央長江局作出《對鄂豫邊工作決議》,要求河南省委應以竹溝為中心發展工作,加緊發展黨的組織。2月上旬,周恩來又讓彭雪楓通知王國華去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匯報工作。
周恩來對鄂豫邊區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高興地說:“竹溝在中原的戰略地位非同一般。我們共產黨人要抗日、要革命,也要有人、有槍、有根據地。沒有根據地,就沒有依托,竹溝就是我們在中原的依托。你們開創了這塊根據地,為黨和人民作出了貢獻,這個意義不可低估。”據此,河南省委決定,在竹溝以留守處名義,由彭雪楓主持開辦軍政教導大隊,為組建河南乃至華中抗日武裝培訓各級軍政干部。
歷經3個月淬火錘煉,第一期軍政教導大隊學員昂首畢業。他們如星火般撒向四方——多數奔赴前線部隊,少數扎根鄉土發動群眾武裝,迅疾壯大了主力與地方武裝的指揮核心。其中,更有40名佼佼者,在中隊長唐克帶領下,意氣風發奔赴新四軍軍部,在波瀾壯闊的抗日烽煙中,挺立起堅強的脊梁。
在河南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到1938年5月,鄂豫邊區已先后建立10個縣委或工委、5個區委和中心區委。彭雪楓還在黨內深入進行黨的新策略教育,使各級黨組織在思想上、行動上達到統一。黨組織的蓬勃復興與統戰工作的縱深推進,猶如強勁東風,瞬間點燃了竹溝地區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抗日救亡烈焰。
一時間,鄂豫邊區大地上,抗日救亡的怒潮匯聚成一股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洪流。這片在十年浴血拼殺中鍛造的豫南革命熱土,伴隨著抗日烽火的蔓延,為支撐中原抗戰、壯大人民力量,迸發出日益磅礴的偉力。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6年,由周恩來同志親筆題寫館名。 (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