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直播帶人”火了,大學就業工作用心了
摘要:在校園招聘中,困擾用人單位與求職學生的一大難題就是信息不對稱。用人單位不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動手能力,很多時候只能憑著簡歷、成績單、得獎證書等外在指標考察求職者。熟悉社會就業形勢且具有豐富閱歷的教師,在用人單位與求職學生之間扮演溝通角色,是實實在在的促就業之舉。
“這個學生如果錯過了,你真的會后悔!”
據央視新聞報道,幾天前,浙江理工大學的直播間里,該校經管學院黨委副書記與輔導員熱情洋溢的“直播帶人”,受到用人單位關注。取得面試資格的學生呂玉科說:“自己成了全網羨慕的學生,很感動,也很感恩。”據介紹,在直播推薦的8位學生中,有3人已經和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免初試直接進入復試環節。
“直播帶人”能夠更高效地聯結用人單位與求職大學生。過去三年,校園招聘普遍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不僅滿足了疫情防控要求,也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賦予求職者更多機會。學生不必東奔西跑,也不必過于擔心面試、筆試時間地點的沖突,在學校里就能完成求職擇業的大部分流程。線上招聘采取“直播”,更有現場感,也提高了招聘效率。
但是,“直播帶人”真正的意義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師作為“中間人”,對學生不遺余力的推薦。在校園招聘中,困擾用人單位與求職學生的一大難題就是信息不對稱。用人單位不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動手能力,很多時候只能憑著簡歷、成績單、得獎證書等外在指標考察求職者。與此同時,學生因為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的欠缺,不知道用人單位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
熟悉社會就業形勢且具有豐富閱歷的教師,在用人單位與求職學生之間扮演溝通角色,是實實在在的促就業之舉。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平衡,也對用人單位實際情況有著一定掌握。比起學生自我介紹,教師“直播帶人”精準性更高,更容易“戳中”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
就業是一項長期工作,學校聲譽與往屆校友表現是應屆畢業生的隱性競爭力。用人單位之所以接受“直播帶人”,在于對學校和教師的信任。對此,教師也要用心維護這種信任,公允介紹學生的優缺點,努力追求人崗匹配。
而高校在就業工作中也可以更多些“直播帶人”這樣用心用情的創新嘗試。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