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康復科的醫患情深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捷 通訊員 李懿)“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科是了不起的團隊,謝謝你們的辛苦付出,因為你們才有了我們健康可愛的寶寶。你們一定要轉告其他患兒家長,告訴他們我們的好消息。我們家寶寶當初頭都抬不起,經過堅持治療,現在成了我們的驕傲……”這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科楊美群副主任收到的一位患兒媽媽的信息,樸實無華的話語溫暖人心。
時間回到3年前……患兒媽媽是一名高齡產婦。寶寶是孕33周早產,出生時體重僅2.0kg,產時有窒息史,在新生兒監護室住了好久才出院。由于寶寶情況特殊,加上存在很多高危因素,寶寶家人一直比較關注寶寶的發育情況。寶寶2個多月時,家人發現他還沒有抬頭意識,對外界反應和刺激差。寶寶媽媽很擔心,帶著寶寶輾轉了幾家醫院后,慕名找到了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科主任朱宏偉。
朱宏偉經過仔細問診和專科評估,發現當時83天的寶寶全無抬頭,四肢肌張力、肌力低下,活動減少、姿勢固定,對外界反應極差,追視、追聽差,且面部表情不豐富,反應遲鈍。給出的診斷是:全面發育落后,需要進行干預。
隨后,該院康復團隊對寶寶進行了全面的發育評定、粗大與精細運動功能評定,并根據評定結果為其量身定制了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案。由于寶寶頭控能力太差,導致運動功能落后,運動組組長張迎利和作業組組長劉坤帶領組員評估并討論后決定先做基礎訓練,訓練關節的靈活性,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從而激發運動系統的發育。同時通過一些輔助的理療方式進行治療,促進神經系統興奮性,使肌肉興奮、參與運動。經過3個療程的訓練,寶寶頭控能力提升,追視、追聽好轉,應人應物能好轉,但運動能力進步緩慢,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康復治療師王慧娟認為和寶寶家人的帶養方式及家庭康復意識淡薄有關。
康復訓練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家長耐心堅持,但醫院里的康復時間是有限的,于是多次與寶寶的媽媽溝通,把每一步訓練的方式和目的告訴家長,引導他們把訓練方法融入到生活中去,以便更好地讓患兒改善功能,提高康復療效。
就這樣,治療師們不斷評估、討論、總結,不斷改進治療方案,加上家庭康復的輔助,寶寶進步飛速。6個療程后,評估結果示:寶寶的運動功能接近同齡兒童的水平,其余各項測評基本正常。家人終于松了一口氣,欣慰地出院了。
“各位老師們辛苦了,我們家娃兒的情況我們心里清楚,老師們付出的努力我們全看在眼里,不容易啊”。每逢有人問起,寶寶姥姥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些話。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