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夫妻并肩抗疫
摘要: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張燕把女兒托付給不慎摔傷手臂的婆婆:“媽,我倆都去醫院值班,辛苦您了。”張燕把熱好的中藥遞到患者跟前,還不停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記者 王偉 通訊員 李亞
“蔡醫生,我能進去看看燕兒嗎?”“不行,阿姨。他們才從病房換崗出來,為了安全,都還在隔離觀察期。要不您先把東西放這里,給她打電話說。”2月11日,市中醫院內科大樓六樓門外,護士張燕的婆婆拿著一些東西找到醫務科蔡飛醫生。
當日,市中醫院在發熱門診和發熱病房工作的第一批14名醫護人員換崗休息。回到隔離觀察生活區后,大家紛紛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聞訊后,護士張燕的婆婆不顧媳婦的勸告,利用外出買菜時間來到醫院,想跟媳婦見見面,捎點補品,沒想到醫務科的蔡醫生就是不同意她進去。
“媽,我看見您了,一會兒我再給您發個視頻。再過14天我就能回家團圓了。您先回去吧,您多保重身體。”張燕站在窗前看著樓下婆婆漸漸遠去的背影,對著電話說。
半個月來,無論發熱門診的工作多么繁重、多么困難,張燕一滴眼淚都沒有掉過,而此刻,她禁不住流下眼淚。
張燕今年38歲,是主管護師、共產黨員。2006年到市中醫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作為一名臨床護士,她深知要想給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技術操作技能。十幾年來,她工作中兢兢業業,專業上勤學苦練,多次獲得先進個人、優秀護士,多次在全市及全省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二等獎。
張燕的丈夫也在醫院工作,是急診科的120司機,這段時間跟她一樣奔赴在一線,家中還有一個7歲的女兒。
新冠肺炎來勢兇猛,蔓延迅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的風險性,夫妻倆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發熱門診是這次疫情的重要部門,嚴防死守好這扇門不給病毒蔓延可乘之機。作為中醫院的護理技術骨干,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要去發熱門診上班。”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張燕把女兒托付給不慎摔傷手臂的婆婆:“媽,我倆都去醫院值班,辛苦您了。”
1月27日,張燕來到了發熱門診,在最初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節省一套防護用品,她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不上廁所,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忍”。半個多月以來不敢和孩子視頻對話,怕自己忍不住眼淚。
1月28日凌晨,來了一位高熱疑似病人需要及時輸液治療。張燕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護目鏡里全是霧氣,使她行動非常不便并且看不清楚。“這個護目鏡因為里面的霧氣完全模糊了,手指又隔著手套摸血管手感很差,可能這個時候扎針會沒有那么準。”張燕說,“放松,相信我,我有能力保證給你一針扎上。”她輕輕地握著患者的手安慰道。“真是一針見血,我血管這么細,你還能一針扎上,你真行!”患者說。“這是我們醫院研發的中藥,效果很好,你要天天服用。”張燕把熱好的中藥遞到患者跟前,還不停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患者逐漸放松了緊張的情緒,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