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鄉村文化的產業化
摘要: □霍軍起當今中國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鄉村文化建設如何,事關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精神文明建設的提高,事關鄉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事關和諧社會在農村得以構建。農村文化的發展,必須有一個促進
□霍軍起
當今中國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鄉村文化建設如何,事關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精神文明建設的提高,事關鄉村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事關和諧社會在農村得以構建。
農村文化的發展,必須有一個促進其發展的平臺。而市場就是文化流動和交換的平臺。沒有文化市場,文化就不能在流動中發展,不能在交流中進步。因此,必須把發展農村文化市場作為戰略重點和農村文化建設的突破口。沒有文化全面滲透、全面支撐的城鄉一體化是片面的、蹩腳的一體化。不能從思想文化上關心農民的精神需求,關注農民知識和文化素質的提高,關注農民的文化傳承與創造。
怎樣發展鄉村文化?目前,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的情況下,絕不能“等、靠、要”,而應抓住國家加速發展文化的戰略機遇,積極推動鄉村文化走上產業文化道路,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優勢,改變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把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資源轉為文化資本。鄉村文化產業將會改變傳統第一產業(種植業、畜牧業等)的經營觀念和產業格局,擴展農民職業內涵,農民不僅可以耕田種地,而且可以從事文化旅游、文化服務、民間工藝加工、民俗風情等第三產業,使農民的社會身份發生深刻變化。這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勞動素質,調整和優化鄉村產業機構,增加農民收入,增強鄉村市場競爭力,而且將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
文化產業在鄉村的發展和壯大,是富有超前戰略意識的舉措。中國鄉村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從整體上審視,是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承載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鄉村文化,顯示出無比誘人的文化韻味。它與現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強烈反差和對比。這正是鄉村文化吸引城市市民和異地游人的地方。
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歷史人物、神話傳統、民間故事、民間藝術、民間工藝、能工巧匠、競技游藝、民族風情、村寨文化、園林藝術、民居藝術、古鎮風貌、祠堂廟宇、鄉村教育、風味餐飲、生活智慧等,保存這中國農業文明的文化產業時,應對這些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摸清家底,做到資源清楚,然后按照優先發展原則,對具有濃厚文化特色的資源進行產業轉化;對一般性的具有生長可能性的文化資源維持現狀,不宜匆忙開發。而對那些非轉化資源予以有力保護,絕不能破壞性開發,以確保鄉村人文生態的平衡。對這三種資源分門別類和科學開發,有利于鄉村文化事業的建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于鄉村文化產業持續健康推進,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作者單位:上蔡縣黨店鎮文化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