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摘要: 黃 弗 我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屬國家和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熏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之稱。近年來,在市工商局的大力扶持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258家,帶動農戶近20000戶,
黃 弗
我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屬國家和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熏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之稱。近年來,在市工商局的大力扶持下,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258家,帶動農戶近20000戶,涵蓋農業種植、畜牧養殖的生產、加工、服務全過程,提高了農民共闖大市場、共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主動出擊 宣傳引導
2007年7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頒布實施。然而,這一重要喜訊并沒在全市700多萬農民中掀起漣漪,多數人表現出的是波瀾不驚,甚至一些基層農村干部也認識不到此法頒布的重要意義。據市工商局統計,到2007年底全市11個縣區工商局登記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到30家。作為全國知名的農業大市,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這種冷清狀況與全國其他地方農民踴躍入社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市工商局立即展開情況調研,發現農民對入社不積極的主要原因是對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不了解。于是,一場以宣傳普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專業合作社知識的戰役迅速在全市各縣區展開。全市工商系統主動出擊,向當地黨委政府反映情況,與媒體聯系互動,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同時,結合全市實情,以“鞏固、規范、提升”作為工作重點,積極穩妥地開展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起步階段的組織工作。
找準抓手 力促發展
合作經濟組織是社會弱小、分散的群眾聯合自助的經濟組織,在扶持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中,市工商局主要突出了“六個抓”。
抓樣板。2007年8月,新蔡縣興農富民棉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率先拉開了該縣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序幕。在縣工商局的積極扶持和引導下,棉業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通過提供先進植棉技術和配套服務,聚合了周圍五個鄉鎮幾十個村農民種植棉花,如今已有200余戶農民參加合作社,興農富民合作社也以其規范化的運作模式受到全市矚目。在總結這個模式的先進經驗中,市工商局堅持典型引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快速發展。
抓發展。根據各地不同的產業特點和農民生產需求,實施分類指導,按照“經濟能人牽頭建立一批、集體經濟組織支持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一批、政府部門扶持辦一批”的辦法,加快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先后培育組建了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109家,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21家,農技信息服務型專業合作社28家。
抓管理。農民合作社建立起來后,由于入社成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管理規范的任務十分艱巨。全市工商系統以127個工商所為單位,按照轄區范圍指導幫助已成立的專業合作社完善制度、提升標準、規范管理,重點針對部分合作組織注冊登記不及時、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運作不規范等問題,督促和指導合作社建立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民主管理、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等各項制度。
抓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市工商局立足我市市情,創新工作思路,靈活運用國家政策,在扶持起步階段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時,先期認真調研,按鄉逐村進行梳理,分門別類組織指導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之后,工商部門加大跟蹤問效力度,扶上馬,送一程,使之逐步規范。
抓培訓。2007年10月以來,全市工商系統參與指導各地合作社舉辦培訓班147期,牽線搭橋聘請專家138人(次)。通過采取現場培訓、技術講座等形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管理人員及成員開展經營管理、農業種養技術和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培訓,提高合作組織成員的綜合素質和生產技能。
抓龍頭。全市25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以加工型龍頭企業為主成立專業合作社所占比例盡管不高,但發展趨勢和經營業績不容小覷。以全市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盡管入社的不到100人,合作資金卻高達2000萬元,年營銷額上億元,龍頭效應十分明顯。
合作路寬 共奔小康
通過政府的積極扶持引導及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一年多來市工商局在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使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組建、發展、壯大取得了明顯成效。
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專業生產為基礎,吸收帶動了一批農戶,實現了資金、技術、信息、產銷等要素的合作,為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者共闖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找到了一條可行途徑。汝南縣“大自然”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通過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積極組織統一注冊“大自然”牌商標,力爭實現汝南蔬菜生產的基地化、集約化、精準化生產經營。
帶動了一方產業的發展。正陽縣是我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和我省生豬生產第一大縣。在全縣50家專業合作社中,有三分之二的是花生、養豬合作社,走抱團經營之路,打品牌優勢,不斷擴大規模,實現生產的規范和規模經營,降低了市場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
促進了一方農民增收。最典型的是泌陽食用菌產業,在地方政府和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組織化程度、品牌信譽度,都較周邊地區的食用菌產業有很大優勢,2007年全縣食用菌總產量1萬噸,同比增長11%。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