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信息化鋪就農民致富坦途
摘要: 本報訊 (通訊員 董愛國 宋永亮)只有667戶的上蔡縣和店鄉六肖村,今年外銷花木10多萬株,花農人均收入達2萬元。問起該村農民何以快速致富的奧秘,村黨支部書記夏常田高興地說:“是信息化鋪就了俺農民的
本報訊 (通訊員 董愛國 宋永亮)只有667戶的上蔡縣和店鄉六肖村,今年外銷花木10多萬株,花農人均收入達2萬元。問起該村農民何以快速致富的奧秘,村黨支部書記夏常田高興地說:“是信息化鋪就了俺農民的致富路。”目前,全村上網農戶311戶,擁有手機720部,電話入戶率100%。信息化已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六肖村只是該縣農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在上蔡縣,全縣459個行政村都建立了具有獨立域名的農業信息網站,農業信息員500多名,上網農戶11200多戶,達到了縣有信息中心、鄉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員的標準,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初具規模。
上蔡縣是農業大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現代農業的進程中,該縣始終把農業信息化作為打造現代農業的一個主攻方向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從完善市場體系、健全信息網絡入手,強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為農產品架起通向國內、國際市場的直通車。近年來,該縣先后投資1.2億元,建成了臥龍崗、黑龍潭、白云觀等10個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農業商品基地,這些市場緊連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各類著名超市,農民不出門就可以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上蔡縣大力實施農網入鄉進村工程。自2000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100多萬元,建立了農業網絡信息中心,設立了“金上蔡農業信息網”,為459個行政村上了互聯網,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入戶率90%以上,農業信息化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普及。為給農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該縣結合農時,通過網站向農民發布科技知識、產品供求信息以及農產品價格,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市場行情、農業技術、政策法規等大量的實用信息,農民群眾真正有了“千里眼”、“順風耳”,避免了種田的盲目性,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蘆崗鄉劉樓村青年農民劉二國搞蔬菜批發,今年7月,他上網了解到全國各地市場和農業部的信息政策,將大量的蔬菜批發到價格上揚的廣州、深圳等地,一季就增收3萬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縣網上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億多元,實現利潤1000多萬元。通過互聯網,該縣還篩選出農業實用項目146個,實現經濟效益5億多元。
農業信息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信息化的強力拉動下,該縣已形成134萬畝的優質小麥種植基地,5.6萬畝的花木種植基地,2萬多畝的生姜和黃麻種植基地,130萬頭優質三元生豬、400萬只優質肉雞、10萬只鵝鴨特色養殖基地,成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國家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縣、省畜牧大縣、花木種植大縣之一。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