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觀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
摘要: □王俊林 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結合體。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不僅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而且對于增強我市經濟實力,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
□王俊林
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結合體。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不僅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而且對于增強我市經濟實力,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
縣域經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市有9個縣,縣域國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3%;縣域人口78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93%;農村人口62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4%。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城區經濟比重較小,縣域經濟比重較大,縣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如果說城區經濟是駐馬店平安崛起的巨柱,縣域經濟就是駐馬店平安崛起的基石。
縣域經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主體。從全省看,縣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的2/3還強。2007年全?。牵模校保等f億元,其中縣域經濟突破1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7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7%。而我市縣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4/5還多。2007年全市GDP686億元,其中9個縣縣域經濟達567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83%??h域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億元,占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85%。縣域經濟在全市經濟發展中處于主體性的重要地位,沒有縣域經濟的加快發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縣域經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難點和重點??h域經濟發展困難,在于農業不強,工業不興,商業不活,農村人口眾多??h域經濟處于整個國民經濟的最基層,這一層面的問題十分復雜,既有經濟問題又有社會問題,既有農業問題又有工業問題,既有農村問題又有城鎮化問題,攻克了縣域經濟發展這個難點和重點,就為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30年來,縱向比較,我市縣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橫向比較,我市縣域經濟的最大特點是發展不夠快,結構不夠優,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與發達縣(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07年在全省縣域經濟中的排序與2005年比,總體上呈下降趨勢。與同為黃淮四市的信陽比,信陽8個縣全在第75位之前,全居中游;而我市只有4個縣在第75位之前居中游,其余5個縣處于下游。
我市縣域經濟排序靠后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總量小,人口基數大,導致人均占有量少。從2007年看,全省縣均GDP105億元,我市縣均63億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0%;全省縣域人均GDP13176元,我市724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5%;全省縣域人均財政收入400元,我市14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6%;全省城鎮化率34.3%,我市25.9%,低于全?。福磦€百分點。二是二、三產業發展慢,工業規模小,導致產業結構不夠合理。2007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15.7:55:29.3,呈“二三一”結構,我市是31:39.7:29.3,呈“二一三”結構,而9個縣中,上蔡縣為“二三一”結構,遂平、西平、確山、平輿4個縣為“二一三”結構,其余4個縣仍為“一二三”結構;全省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84%以上,我市縣均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全省縣域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1%,我市僅為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三是財政收入較少,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全?。保埃競€縣(市)中,有20個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5億元,有4個超10億元;全省縣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億元,我市僅有1.1億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2007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851元,我市341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41元;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我市97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15元。由于財力困難,用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發展社會事業的資金極為有限,教科文衛、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相對落后。
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發達縣(市)帶來的壓力。當前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處在一種突飛猛進的狀態,各縣(市)正處在一種不進則退、小進慢進也是退的激烈競爭之中,客觀上要求縣域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縣(市),必須奮起直追,采取超常規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尋求突破,才能趕上全省平均水平,否則差距會越拉越大。在2008年“第八屆中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河南以41席幾乎占據整個中部地區的半數,在前20名中河南占了8個。在2008年全省評出的經濟社會發展百強鄉鎮中,全省除駐馬店外,都有進入前100名的鄉鎮,可見我市的壓力有多大。二是縣域經濟新的評價體系帶來的壓力。為了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8年省里出臺了新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內容涵蓋了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重點突出人均占有量。由于我市人口基數相對大,綜合實力相對弱,社會事業發展相對落后,在全?。玻埃埃纺辍玻埃埃鼓昕h域經濟綜合排序中,能否保住位次將是一種挑戰。
縣域經濟發展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一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外向度高的沿海地區許多產業向內地加快了轉移,而我市經濟外向度較低,受其影響較小,通過招商引資,優化環境,內引外聯,可以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更多項目。同時,為了擴內需、保增長,國家到2010年底投資4萬億元,我省到2009年底擬投資1.2萬億元用于項目建設,我們要抓住機遇,多爭取項目。二是省里出臺的加快黃淮四市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要用足用活。三是全省正在爭取的糧食核心主產區優惠政策,農業發展雖然不增加財政收入,但可以增加GDP總量、糧食總產、農民人均純收入三項指標考核系數。四是市委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論英雄、以項目建設論政績、以招商引資論本領、以貢獻大小論獎懲”的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將會引導和激勵廣大干部投身經濟建設。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加快發展,增加經濟總量。一是狠抓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從全國來看,經濟大縣強縣無不是工業發達的縣(市)。實踐證明,工業的發展決定著縣域經濟的前途。沒有工業經濟的增長,就不可能有縣域經濟總量的迅速擴張;沒有工業的提速,就沒有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堅持工業立縣、工業強縣、工業富縣理念,把招商引資、工業集聚區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三大任務落到實處,把全民招商、專業招商、領導干部責任招商三大機制建立起來,迅速掀起項目建設的高潮。堅持全部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重點,項目建設以工業項目為主導,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就是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我們的優勢是農業,我們的特色也是農業,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壯大農產品龍頭企業,把農業作為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變農業大縣為農業強縣。農業產業化的實質是農業產業工業化,核心是通過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延長農副產品加工鏈條,提高農產品轉化率和增加值。三是狠抓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是縣域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2007年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在60%以上,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達60.1%,說明民營經濟已占據半壁江山,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和基礎。要繼續堅持“放心、放開、放手”的方針,激勵全民創業熱情,通過政策扶持,發展引導和優化環境,不斷壯大民營經濟。
多策并舉,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至少有以下好處:減少轄區內農村常駐人口基數、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加速城鎮化進程、促進新農村建設等。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途徑應該多管齊下、多策并舉:一是突出“轉”,即農民變市民,讓農民真正從農村走出來在城鎮扎根,真正轉為城鎮人口,這將大大減少農業人員和農村人口。二是鼓勵農民外出務工,增加非農收入、學習知識技能、開闊視野、回鄉創業。農民外出務工半年以上的,可不計入縣域常駐人口基數。三是廣泛開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吸納農業人員。四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內部非農產業,變農民為農業工人。五是以縣城為中心,加強城鎮體系建設,將縣城建成2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改變目前以城帶鄉“小馬拉大車”的被動局面。六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轉、人口流動新機制,實現各種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新的縣域經濟評價體系,力求以經濟、社會、生態和人的發展等多方面反映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注重速度與質量相結合、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相結合、收入增長與環境改善相結合,要求我們發展縣域經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一是注重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重農強工興商”。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思路不動搖,在不犧牲、不削弱農業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落實好十五件實事,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和城鎮居民收入。三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能顧此失彼。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社會事業的發展。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四是堅持可持續發展,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五是繼續深化平安建設,增加公眾安全感,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者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