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危”到“機” 飛躍集團成功重組的“樣本”意義
摘要: 新華社記者 胡作華如果不是政府出手及時,如果不是邱繼寶個性頑強,如果不是同行相助有力……飛躍集團,這家久負盛名的民營企業,也許已成了“過眼煙云”。2008年3月,飛躍集團因資金鏈斷裂引發財務危機
新華社記者 胡作華
如果不是政府出手及時,如果不是邱繼寶個性頑強,如果不是同行相助有力……飛躍集團,這家久負盛名的民營企業,也許已成了“過眼煙云”。
2008年3月,飛躍集團因資金鏈斷裂引發財務危機,企業命懸一線。十個月后,飛躍集團最終實現重組核心業務,轉“危”為“機”。飛躍集團財務危機是去年以來最早反映大型民企遭遇生存危機的標志性事件之一,其重組過程對于當前應對金融危機來說同樣具有“樣本”意義。
差點“崩盤”
浙江中小企業多,對于宏觀環境變化的反應向來敏感。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狼來了”卻是由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率先喊出來的。2008年3月底,我國縫紉機行業龍頭企業、入選“中國十大世界影響力品牌”的飛躍集團自曝陷入財務危機。
記者當時趕赴飛躍集團所在地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了解到的情況是,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次貸風波以及自身管理缺陷等因素影響,飛躍集團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不但登門討債的債主絡繹不絕,企業的銀行賬號、不動產也被法院凍結查封。臺州市政府在一份報告中認為,“由于財務危機,飛躍集團自身已無法支撐,面臨崩盤危險”。
當時,飛躍集團5000多名員工能否保住就業,飛躍集團身后的近千家配套廠商能否保住飯碗,為飛躍集團提供貸款擔保的企業能否保住穩定,皆懸于一線。深陷窘境的飛躍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邱繼寶直言:“那些日子,我是忍辱負重。”
政府出手
得知飛躍集團的處境后,浙江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時度勢,果斷出手,拯救飛躍。2008年4月初,椒江區和臺州市在第一時間為飛躍集團注入9500萬元財政借款,幫助企業維持正常生產;浙江省政府隨后召集飛躍集團各家債權銀行開會協調,使各家銀行達成了“不壓貸、不抽資、不起訴”的協議。
“非常時期的危機應對,必須要有黨委和政府的強力介入。”椒江區委書記王建平說,“飛躍事件”反映的并不是單個企業經營問題,而是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綜合體現。保飛躍集團不但是為保住“飛躍”這塊來之不易的民族企業品牌,更是為保住飛躍集團的配套廠商、擔保企業乃至區域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浙江省高院專門為飛躍集團推出了一項集中管轄制度。2008年7月,浙江省高院要求凡涉及以飛躍集團為被告的民事訴訟案件和執行案件統一由臺州市中院受理、審理和執行。隨后幾個月,椒江區和臺州市中院與飛躍集團各位債權人進行了細致耐心的談判,促使原被告達成了分期歸還借款的債務處置辦法,使法院得以依法解除凍結查封措施。
終于,飛躍集團在危機的懸崖邊緣被拉了回來。盡管2008年產能大幅萎縮,但當年飛躍集團依然實現進出口9123萬美元,其中縫紉機出口4700萬美元,出口額繼續保持全行業領先。
信心與信念
在這場化解飛躍集團財務危機的決戰中,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以及當地企業抱團互助的作用功不可沒。臺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感慨地說,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在債主罵聲最多的時候,邱繼寶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頑強地堅守,顯示了一名誠信企業家的優良品性。
當時曾有人勸邱繼寶申請企業破產,把后續問題交給法院和政府,被他一口回絕。邱繼寶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品牌,更不想讓自己的員工失業下崗。在接受外界幫助的同時,飛躍集團依靠企業黨組織,積極實行轉產和處置變現名下資產,自始至終沒有辭退一名員工。2008年飛躍集團克服自身困難,上繳稅收1億多元,在椒江區納稅大戶中依然排名前十位。
飛躍集團將縫紉機業務推出重組后,臺州很多企業包括一些自身資金緊張的企業,都勇敢地站出來表示愿意出資出力。2009年1月13日,由當地7家企業共同發起的浙江新飛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飛躍)注冊成立,大型民營企業星星集團入股31.65%,飛躍集團轉為第二大股東,持股30.38%。新飛躍董事長由邱繼寶兼任,總經理由董事會聘請業內資深人士出任,以推進股權社會化、經營專業化。
制勝“法寶”
新飛躍成立近兩個月來運行良好,目前接獲的訂單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飛躍集團的訂單數。“今年的出口形勢還是很嚴峻的。”邱繼寶清醒地說,訂單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去年飛躍集團產能不足、經銷商庫存下降來“補貨”的。
可以肯定的是,飛躍集團已實現轉“危”為“機”。邱繼寶對于股權的認識也有了更高的體會。他說,“一股獨大”不科學,自己以前也不愿意出讓股權,現在想明白了,只有規范的管理和科學的制衡,才能充分地釋放企業的品牌價值。
走出了自身危機的飛躍集團仍需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蘭建平說,不管金融危機如何演化,化解飛躍集團財務危機的實踐再一次說明,企業家的胸懷與遠見,是當前應對危機的制勝“法寶”,重組整合、做大做強,是企業共克時艱的必由之路。
“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是過去30年浙商創業精神的寫照。如今,民營企業要在金融危機中勝出,亟需發揚新的“四千精神”。這即是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所概括的:千方百計提升品牌,千方百計保持市場,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改善管理,努力打造一流企業。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