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大王”翻“筋斗”
摘要: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楊明華“蘑菇栽培戶注意了,今天下午4點,村里集中收鮮菇,請農戶抓緊時間采摘!”一大早,汝南縣常興鄉西王莊的高音喇叭就響了起來。被村民譽為“蘑菇大王”的王進鐘,哼著小曲進了棚。王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楊明華
“蘑菇栽培戶注意了,今天下午4點,村里集中收鮮菇,請農戶抓緊時間采摘!”一大早,汝南縣常興鄉西王莊的高音喇叭就響了起來。被村民譽為“蘑菇大王”的王進鐘,哼著小曲進了棚。王進鐘栽培的蘑菇個大、色鮮、味正,是遠近出了名的。從2008年11月開始,他家的收入像孫悟空一樣,與打工前栽培蘑菇的收入相比,翻了個大“筋斗”,從人均每月不足1000元發展到了現在的2000多元。
說起“蘑菇大王”王進鐘依靠栽培蘑菇翻“筋斗”的事,還有一段故事呢。
王進鐘過去是全鄉有名的“蘑菇大王”,家里依靠栽培蘑菇發了家,不僅建起了二層小洋樓,而且還有存款。2002年初,他和愛人劉新愛生育二胎女孩后,做了絕育手術,把兩個女兒托給老人看管,夫妻倆隨村里的打工隊到深圳一家電子廠打工。盡管每月的收入不比在家栽培蘑菇的收入高多少,但用夫妻倆的話說,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外出打工既掙錢又開眼界。
2008年,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讓王進鐘和眾多的外出務工人員一樣回了家。經過幾天的心理調整,他和愛人又想起了栽培蘑菇,重操舊業。當時,村里的人口學校正在舉辦外出返鄉人員食用菌栽培技術免費培訓班。然而,當村計生專干通知他和愛人前去學習時,王進鐘不服氣地說:“有啥學的,要種蘑菇,我就是老師。”
村計生專干聽后,耐心地勸他說:“進鐘,你過去雖然有栽培蘑菇的技術,但已趕不上新技術、新形勢的要求和變化了。現在,咱村計生協會為幫助返鄉農民工發展經濟,成立了食用菌生產協會,計生協會聘請了市食用菌栽培專家講課,采取統一培訓、統一建棚、統一栽培、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的模式,栽培形式和技術要求也有了新的變化。你要真不去,可別后悔噢!”
計生專干一番熱心熱腸的話,說得王進鐘心里直發癢,他和愛人小聲地嘀咕:“村計生協會為咱返鄉農民工想得真周到,不僅給咱找致富門路,還解決了返鄉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真是太好了!”“是呀,還幫咱解決了過去單打獨斗和賣蘑菇難的問題呢,走,咱倆現在就去!”
經過培訓,夫妻倆很快掌握了食用菌的栽培新技術。從建棚到采摘,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王進鐘家的第一茬蘑菇就豐收了,一算賬,一棚蘑菇賣了2000多元,收入是過去自己栽培一棚蘑菇的2倍,并不比在外打工的收入差。
談起今后的打算,王進鐘滿懷信心地說:“有村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我準備擴大規模,依靠蘑菇這項產業,讓收入打著‘筋斗’翻!”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