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領導干部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
摘要: 張 燕黨員領導干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落在黨員領導干部肩上。要圓滿完成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黨員領導干部
張 燕
黨員領導干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責無旁貸地落在黨員領導干部肩上。要圓滿完成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黨員領導干部就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當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帶頭人。
一、要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性的認識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新成果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認識的升華,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飛躍,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完整、準確地認識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基本要求,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貫穿于發展和改革的過程之中,對于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要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因此,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科學發展觀蘊涵著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則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離不開科學發展觀,否則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方向;科學發展觀更離不開以人為本,否則就失去了發展的主體和目的。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離開發展就談不上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之所以說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因為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維護和發展全體人民的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發展的出發點和目的,也是衡量各項事業發展成敗功過的標準。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的關系,抓住發展這一主題,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小康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在提高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性認識、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之間的關系后,黨員領導干部要做的最重要、最關鍵的工作就是按照胡總書記提出的加強領導干部五個方面的作風建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要求,切實加強作風建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一是要轉變思想作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是思想作風問題,也是嚴肅的政治問題。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能解決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業績。
二是要轉變學風。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不僅要深入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要堅持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克服 “學習無用”的錯誤傾向,克服唯書唯上、不注重研究的教條主義、書本主義。
三是要轉變工作作風。要堅持群眾路線,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狠剎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和利益觀,力避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現象的發生;要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四是要轉變領導作風。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原則,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實行正確集中,完善科學決策,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堅決防止和糾正“家長制”、“一言堂”的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兩種錯誤傾向。
五是要轉變生活作風。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創業的優良傳統,堅決克服燈紅酒綠、犬馬聲色等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堅決禁止推諉扯皮、公款吃喝、攀比享樂、打牌賭博、弄虛作假、跑官要官等不良行為,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廉潔自律,以良好的形象和魅力贏得廣大群眾的尊重。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公路管理局)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