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 繪就天中大地溫暖底色
摘要:一個月后,駐馬店市2026年民生實事項目征集活動即將截止。這些來自街巷阡陌的“金點子”,將經過論證、篩選,最終納入新一年的“民生清單”。社區干部馬駿說,社區內不斷涌現鮮活的、個性化的現實需求。民生實事的意義,不在于宏大工程,而在于讓每個個體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記者 許偉
一張張“民生清單”悄然化作百姓生活中的“幸福賬單”,在尋常巷陌間書寫著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溫度。
清晨的駐馬店,薄霧漸散,驛城區西園街道文明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勇已經開始在轄區內走訪。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讓轄區2000多戶人家的寵物狗,見了社區工作人員“都不叫”。這個看似簡單的心愿,背后是社區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真正走進群眾中間的生動寫照。
如今走在駐馬店的街頭巷尾,總能感受到一種踏實而溫暖的氛圍。不久前發布的《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4)》顯示,駐馬店居民幸福感位列全省第一。這份榮譽不是來自宏大的口號,而是源于日常生活的點滴改變。
清單明責,基層減負增實效
社區干部鞠艷霞在社區工作了9年,她明顯感覺到:“最近花在開會和填表上的時間少了,與居民促膝長談的機會多了。”這一多一少之間的變化,緣于河南省推行的《河南省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指導目錄》,明確了村級組織的主責事項、協助事項和負面事項“三張清單”。
過去,社區干部常常被困在統計數據、填寫表格、整理臺賬的事務中,群眾卻不理解:“社區干部天天在屋里忙到半夜,倒騰啥呢?”如今,負面清單為社區工作樹起了“擋箭牌”,明確規定禽畜養殖場關閉、食品安全監督執法等24項不得由社區辦理的事項。
駐馬店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劉志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評價道:“三張清單推動服務下沉、效能提升,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干部有了更多精力用于感知社情民意變化、滿足群眾需求,有限的資源不再像“撒胡椒面”一樣消耗在各種臨時性任務上。
民生投入,幸福指數穩提升
民生實事的落實,離不開有力的財政保障。河南省堅持財政資金向民生領域傾斜,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70%以上。2024年,全省財政系統統籌資金150.5億元,為落實省重點民生實事提供了有力支撐。
駐馬店市在殘疾人福利保障方面尤為突出。自2025年1月起,駐馬店市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再次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至每月不低于81.5元和87元。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174元,集中養育孤兒提高至每人每月1567元。
這已是自2022年12月以來的第二次提標,最大增幅達45%。
政策保障有力度,主動服務有溫度。駐馬店市采取短信提醒、主動告知、幫辦代辦、上門服務等方式,提升兩項補貼政策的知曉率和覆蓋率。2024年,全市生活補貼人數同比增加3437人,護理補貼人數同比增加1932人。
城市提質,幸福生活有質感
驛城區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發展核心,2025年聚焦城市安全運行與品質提升,通過基礎設施升級、韌性城市建設等多措并舉,打造“安全、宜居、活力”的現代化城區。
汝寧路、板橋路等7條道路全面竣工,許信高速引線、嫘祖大道(驛城區段)建成通車,107國道東移項目穩步推進。為適應綠色出行需求,全區新建新能源充電樁175個,7個口袋公園和植物園一期相繼建成投用。
這座城市的管理者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細節,深入開展小微公共空間整治,打造小微街景和“金角銀邊”景觀,將城市邊角地轉化為居民休閑空間,拓展“15分鐘生活圈”的幸福半徑。背街小巷、橋下空間、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環境整治成效顯著,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全面提升。
機制創新,民生保障可持續
民生實事的生命力在于長效機制。駐馬店市建立了完善的準入備案和動態管理機制,各職能部門不能隨意向社區增減工作事項。申請部門需在科學評估工作需求后提出申請,并說明擬進入社區的工作事務范圍、內容、標準等,報縣(區)黨委批準后實施。
在治理欠薪方面,開發區人社局構建了“線上+線下”的全鏈條欠薪排查體系。線下組建聯合執法專班,深入欠薪高發行業實地走訪;線上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運用大數據比對分析。對重大疑難案件實行“一案一策一專班”的包保化解機制,綜合推動欠薪案件限期解決。
針對流浪乞討人員等臨時遇困群體,駐馬店市救助管理機構依托高鐵站、火車站等臨街站點設置愛心救助點,懸掛救助引導牌,公布24小時救助熱線。在夜間、低溫等重點時段,加大巡查頻次,有效勸導各類臨時遇困人員進站接受救助。
民聲導向,幸福駐馬店新篇章
民生實事的確定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傾聽民聲的實踐。只有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對百姓反響好、呼聲高的事項久久為功,對百姓反映強烈、熱切期盼的事項及時跟進、謀劃落實,才能讓城市街巷間的幸福感持續升溫。
在平輿縣的鄉村街巷,移風易俗的新風正氣正浸潤著這片土地。曾經,紅白事大操大辦、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問題困擾著鄉村社區。如今,通過文藝作品、文明實踐、榜樣引領等方式,文明新風吹遍鄉野。
“村里大喇叭天天講、微信群常發,時間一長,大家都覺得鋪張浪費沒必要。”李屯鎮魏樓村李大爺感慨道。戲曲小品《天價彩禮》等作品用家鄉話表演,以幽默的方式展現高價彩禮帶來的壓力,讓村民在笑聲中接受教育。
一個月后,駐馬店市2026年民生實事項目征集活動即將截止。這些來自街巷阡陌的“金點子”,將經過論證、篩選,最終納入新一年的“民生清單”。
社區干部馬駿說,社區內不斷涌現鮮活的、個性化的現實需求。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獨居老人數量增多,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家發生意外無人知曉等新問題不斷涌現。這些細微處的需求,也許正是下一批民生實事需要關注的目標與方向。
民生實事的意義,不在于宏大工程,而在于讓每個個體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