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成為中原抗戰的戰略支撐點(三)
摘要:中共汝南地委建立 1939年底,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中原局決定,將豫鄂邊區黨組織(包括原豫鄂邊區黨委、鄂中區黨委、鄂豫皖省委等)和軍隊統一起來,成立了新的豫鄂邊區黨委,鄭位三任書記,將鄂中、鄂東與豫南新四軍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豫鄂邊挺進縱隊,李先念任縱...
中共汝南地委建立
1939年底,面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中央中原局決定,將豫鄂邊區黨組織(包括原豫鄂邊區黨委、鄂中區黨委、鄂豫皖省委等)和軍隊統一起來,成立了新的豫鄂邊區黨委,鄭位三任書記,將鄂中、鄂東與豫南新四軍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豫鄂邊挺進縱隊,李先念任縱隊司令員,朱理治任縱隊政委,同時將豫鄂邊區敵后抗戰指揮中心由豫南的四望山轉移到鄂中。這項重大決策,對于中國共產黨進一步開創豫鄂邊區敵后根據地,開展反頑斗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940年初,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決定放棄堅持竹溝地區公開斗爭的設想,撤銷中共竹溝地委、縣委,成立中共汝南地委,隸屬中共河南省委領導。汝南地委轄汝南、正陽、確山、上蔡、新蔡和羅山六縣黨的工作。原竹溝地委所轄的其他縣黨的工作除泌陽、遂平劃歸豫中地委領導外,其他縣劃歸南陽地委領導。1940年2月,中共汝南地委正式建立,原汝南中心縣委書記方德鑫任書記,原竹溝地委書記王景瑞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楊毅任宣傳部部長,王學銘為委員。楊毅、王學銘未到職,增加正陽縣委書記肖章、確山縣委書記楊安平為地委委員,胡澤民任地委秘書。1940年5月,方德鑫奉調到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王景瑞接任地委書記。
隱蔽精干 撤退干部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頑固派一方面繼續在中原地區向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武裝和抗日根據地發起進攻,一方面進行大逮捕、大破壞,妄圖徹底摧毀河南中共黨組織。1941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緊急撤退河南黨員干部。中原局對河南國統區黨組織提出“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十六字的撤退方針,要求中共豫鄂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積極協助中共河南省委“迅速將白區干部撤退到五師抗日根據地”。中央和省委關于撤退干部的指示下達后,汝南地委決定:縣、區級以及表現好的干部盡可能全部撤走;自愿留下的好黨員作為繼續活動的骨干;將動搖的、不可靠的黨員隔離開來,互不發生橫向關系。還采取適當的方式,嚴厲警告叛變自首分子。地委強調,各縣委主要領導人要集中力量抓好撤退干部工作,并向全區黨員提出:“離開溫暖的家鄉,走上革命的戰場”,號召黨員“過好這一關”。到1941年冬,汝南地委基本上完成了撤退干部任務,共撤退到豫鄂邊抗日根據地區級以上干部300多人。在基本完成撤退干部任務后,汝南地委被撤銷,地委書記王景瑞調任信應地委委員兼信(陽)羅(山)邊工委書記,淮北各縣、區黨組織相繼撤銷。肖章帶領汝南中心縣委部分干部撤到淮南,以“招待所”名義負責指導淮北各縣工作。到1943年,淮北地區黨的組織完全處于潛伏和隱蔽狀態。
(轉自《駐馬店紅色經典》)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