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采天中行丨泌陽:在精神沃土上綻放幸福之花
摘要:從“創文”到“守文”,從“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陽的實踐證明:當文明創建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與群眾期盼同向同行,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養下,綻放出幸福之花,綿延傳遞。
記者 劉金霞 王永良 實習生 崔嬌皎
一灣泌水穿城過,兩岸新風拂面來。當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獎牌落戶泌陽時,這座鑲嵌在豫南大地的小城,用三年砥礪奮進的足跡,寫下了一曲“以文明為筆,繪就幸福底色”的動人篇章。從老舊小區的蝶變新生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遍地開花,從街頭巷尾的潔凈有序到凡人善舉的蔚然成風,泌陽將文明創建的種子深植于民生土壤,讓“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化作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破繭之變:從“民生痛點”到“幸福支點”
清晨6點,月兒灣公園的健身步道上,退休教師王秀蘭正和老姐妹們跳廣場舞。“你敢信?三年前這兒還是片臭水溝,現在可是咱泌陽的‘城市會客廳’!”老人指著波光粼粼的湖面,語氣里滿是自豪。這處占地120畝的公園,曾是周邊居民避之不及的棚戶區,如今卻成了集生態保護、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網紅打卡地。這樣的“逆襲”,正是泌陽文明創建的生動注腳。
創文伊始,泌陽便將“民生清單”列為“攻堅清單”:716條背街小巷升級,使幸福巷這樣的“臟亂差”華麗變身為藝術畫廊。在銅山湖大道施工現場,曾有居民擔心施工影響出行,指揮部當即調整方案,采取“半幅施工+臨時通道”模式,同步推進人行道綠化,如今這條雙向六車道的景觀大道,成了連接新老城區的“民心路”。
“以前下大雨就得蹚水出門,現在雨停路干,連輪椅都能暢行無阻。”家住花園街道的殘疾人張大哥,對改造后的無障礙設施贊不絕口。泌陽在創文中秉持“繡花功夫”,打通了5條斷頭路,在主次干道增設371塊道路指示牌、150處監控設施,在學校周邊設置減速帶,在菜市場周邊規劃臨時停車位。交警部門和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時段值守路口,確保“車讓人、人守規”成為街頭常態。
城市的溫度,藏在細節里。在泌陽城市書房,退休工人李建國正戴著老花鏡讀報;在環衛工“愛心驛站”,微波爐里熱著午飯,飲水機隨時供應熱水;在社區養老中心,專業護工為老人測量血壓……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便民觸點”,是文明最溫暖的注腳。
實踐之力:從“陣地建設”到“精神共鳴”
“小朋友們,知道咱泌陽的盤古神話為啥能入選非遺嗎?”暑假里的南楊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非遺傳承人王師傅的講述引來陣陣掌聲。這個曾因拆遷安置矛盾頻發的社區,如今成了“和諧樣板”,秘訣就藏在實踐所墻上的活動日歷里:周一書法課、周三健康講座、周末親子活動,每月不少于7場的活動,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377個遍布全域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1個中心、22個所、354個站),構建起泌陽的“15分鐘實踐圈”。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宣講區的“百姓名嘴”解讀政策,科普活動室里的孩子們探索實驗,排練廳的戲迷們唱著豫劇名段。“我們不搞‘空對空’,群眾需要啥就提供啥。”中心負責人介紹,開展的“智慧助老”活動教會2000多位老人使用智能手機,“黃手環行動”為500多位老人配備了防走失設備。
志愿服務是文明實踐的鮮活載體。每天清晨五點,泌陽免費愛心粥屋前就排起長隊,熱粥傳遞著關愛;高考期間,500多輛“愛心送考”車穿梭城鄉,十年如一日;疫情期間,“泌陽微幫”志愿者挺身而出,解燃眉之急。全縣215支志愿服務隊、10萬余名“紅馬甲”,如同蒲公英的種子播撒在城市角落,成為最亮眼的文明色彩。
“以前農閑時就打牌,現在跟著志愿者學技術、搞衛生。”馬谷田鎮河南村村民陳大姐笑著說。這個山村在文明實踐中找到了發展密碼:志愿者請來專家指導種植,荒坡變梯田果園,既創收又美了村莊。泌陽培育出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村5個,賒灣鎮的“五美庭院”、雙廟街鄉的“紅白理事會”,讓文明新風吹遍田野鄉間。
人心之所向:從“城市榮譽”到“生活方式”
每周五的“清潔家園”行動,是泌陽人雷打不動的約定。機關干部、學生、商戶、廣場舞隊……3000多人自帶工具走上街頭,擦欄桿、清死角。“一開始是任務,現在成了習慣。”商戶王磊說,他的超市門口總放著公益雨傘,“看到別人幫我擦玻璃,我也想為大家做點啥。”
這種“文明自覺”,源于榜樣力量的引領。在泌陽好人館,16位“中國好人”的事跡熠熠生輝:堅守山村40年的教師張玉滾,創辦“愛心小院”的李娟,勇救落水者的退役軍人王勇……他們通過好人公園、道德講堂走進群眾生活。“以前覺得英雄離得遠,現在知道好人就在身邊。”市民劉艷說,受“河南好人”趙俊方影響,她也加入了捐資助學的行列。
文明創建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在泌水街道,居民自發成立“巷長”隊伍,守護幸福巷的潔凈;在學校,“小手拉大手”活動促家庭遵德守禮;在企業,“誠信商戶”評選樹行業新風。雙廟街鄉閻洼村的紅白理事會,將婚宴標準降低、白事流程簡化,村民們感慨:“省錢又省心,這才是真文明!”
站在新起點,泌陽步履未停。創文成功后,《文明城市長效管理辦法》立即出臺,將創文經驗固化于網格化常態管理之中。在開源新區,新的實踐陣地正在建設;在鄉村,“積分制”管理助力人居環境長治久美;在校園,“文明素養提升計劃”培育未來力量。
暮色中的泌水河,倒映著兩岸的華燈與笑臉。從“創文”到“守文”,從“城市文明”到“人的文明”,泌陽的實踐證明:當文明創建與民生需求同頻共振,與群眾期盼同向同行,這座城市就能在精神沃土的滋養下,綻放出幸福之花,綿延傳遞。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