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頸“卡殼”原因是什么
駐馬店網訊(記者 王捷 通訊員 袁方)50歲的陸先生,兩個月前感覺胳膊發麻且越來越嚴重,頸部的活動也受到了限制,手指變得笨拙,連簡單地剪指甲、掏耳朵都不能正常完成。近日,到市中心醫院檢查診斷為顱底凹陷并寰樞椎半脫位。
2個月前,陸先生發現自己從肩膀到手指全都發麻,認為是頸椎病導致的手麻沒有去醫院明確,在家保守治療。一個多月后,陸先生的癥狀不僅沒有緩解,還出現了加重,甚至“傳染”到了下肢,于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駐馬店中心醫院神經外二科就診。

該科主任高巖升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后發現陸先生頸部粗短、顱底凹陷、頸部活動部分受限……根據多年臨床經驗,高巖升考慮其可能患的是一種先天性的顱頸交界區病變。
顱頸交界區主要指枕骨大孔(包括枕髁)、寰椎、樞椎及相關韌帶、關節、血管、延髓脊髓和后組顱神經等結構。
顱頸交界區病變主要有畸形、腫瘤、外傷、退變。顱頸交界區畸形是指枕骨、寰椎和樞椎骨質、軟組織和神經系統的異常病理改變,常見有寰椎枕化、顱底凹陷、寰樞椎脫位、畸形和脊髓空洞癥等。臨床上,顱頸交界區畸形患者通常表現出頸部疼痛、呼吸困難、飲水嗆咳、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高巖升讓陸師傅進行了磁共振及頸椎CT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后,高巖升邀請脊柱外科、影像科等科室的專家進行了多學科會診。結合影像學檢查及患者癥狀,多學科專家診斷陸師傅為顱頸交界區畸形的一種顱底凹陷并寰樞椎半脫位。
寰樞椎位于顱頸交界區,寰樞椎脫位發生時,樞椎齒狀突可突入顱內形成顱底凹陷,引起頸脊髓腹側受壓,造成頸脊髓功能受損,引起四肢麻木、無力、僵硬、行走不穩等神經損害癥狀,嚴重時可造成癱瘓,甚至會因呼吸肌神經麻痹而危及生命。
通常該病的治療需進行寰樞椎脫位的復位融合。但是,顱頸交界區結構復雜,除骨性結構外,尚包括重要的中樞神經結構如延髓、頸髓,以及后組顱神經和經脊神經,還包括經此區域入顱的雙側椎動脈。
手術治療寰樞椎脫位時,需在保護椎動脈和脊髓的同時分離雙側樞椎至橫突孔,然后在雙側頸2(C2)置入椎弓根螺釘,此操作風險極高,且寰樞椎解剖變異多,需要手術者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
針對陸先生的病情,神經外二科主任醫師高巖升、朱煥春,副主任醫師袁方、主治醫師李茂等積極開展病例討論,謹慎制定手術方案……
經過多學科討論,反復溝通,高巖升團隊最終決定為陸先生實施高難度手術后路減壓+枕頸融合術+脊柱融合器置入手術,解除患者延髓受壓、顱頸不穩情況。術后,患者未出現任何神經功能障礙,肢體麻木明顯緩解,恢復良好,術后第2天下床活動。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