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的比吃的多 十萬分之一的概率被他碰上了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朱美
近日,市中心醫院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癥醫學科收治了一名因幽門前瓣膜引起的幽門梗阻新生兒,這個病新生兒期發病率僅為十萬分之一。
半個月前,患兒巖巖足月降生,體重為2.75kg,因母親孕期羊水過多,出生不久后出現呻吟、呼吸困難、口濾沫癥狀 ,被送至市中心醫院婦女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癥醫學科。
主管醫生信軍,查看患兒病情,并給予對癥治療。入院第二天,巖巖在禁食、胃腸減壓下,出現間斷嘔吐。信軍第一時間排查病因,發現患兒腹部正位片顯示胃腔大、腸管內氣體少,初步診斷為消化道梗阻。為進一步明確病因,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胃腸道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幽門管狹長、胃竇處局部可見“雙肩征”,在超聲檢查過程中,幽門管未見明顯開放。
信軍把巖巖的情況匯報給科室名譽主任王新華和負責人康樂,他們立即邀請超聲科副主任醫師王莉進行會診,經過討論,診斷巖巖為因幽門前瓣膜引起的幽門梗阻。
幽門前瓣膜是小兒幽門梗阻的原因之一。本病發病率較低,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好發于幼兒及小兒,其癥狀表現不典型,新生兒期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幽門后是一去不復返的,但是對于患有幽門前瓣膜伴狹窄的孩子而言,食物被狹窄的瓣膜阻擋,不能通過幽門進入小腸,就會往食管反流,引發劇烈嘔吐,經常是吐得比吃得多。
王新華組織小兒普通外科主任丁斌、超聲科副主任醫師王莉及主治醫師潘振楠進行多學科會診。因患兒經禁食、胃腸減壓、營養支持維持電解質平衡等處理后,幽門梗阻癥狀無改善,所以需外科手術治療,決定由丁斌為巖巖行全麻下幽門成形術。
術中,縱行切開狹窄處全層,去除隔膜,證實因幽門前瓣膜引起的幽門梗阻,胃管探查通暢,行幽門成形術……
術后第二天,患兒有自主呼吸,撤除呼吸機,術后第六天患兒呼吸平穩,順利脫離氧氣,術后第八天開奶,經過15天的治療和護理,患兒奶量增加,每三個小時喂養一次,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
責任編輯:王捷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