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景點”也須精細管理
近日,位于江蘇句容境內的伏牛山景區成了網紅打卡點。據媒體采訪了解到,這是一個沒有相關配套設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野生景點”。4月14日下午,就有一名男子在伏牛山游玩時滑倒受傷,最后由消防員救助下山。(據4月16日《揚子晚報》)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平臺越發火熱,許多“野生景點”進入網友們的視野,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許多“驢友”一探究竟。這些景點往往保留了自然原始風貌,能為游客們提供迥然不同的旅游體驗。但與此同時,由于無人管理、配套措施缺乏,“野生景點”也成為旅行事故多發地,一些慕名而來的游客迷路、受傷甚至死亡的新聞時有發生。
“野生景點”受到旅行愛好者追捧,反映出當前旅游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與風景名勝區相比,游客們在“野生景點”更能體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野生景點”引來的客流量,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如果當地政府能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新趨勢,集中力量做好景區開發工作,“野生景點”也有變成“正規軍”的可能。
不過,在“轉正”之前,“野生景點”的安全隱患必須引起重視。地處偏遠、山勢陡峭、道路崎嶇、缺少管理人員和保護措施……這些都是“野生景點”存在的突出問題。此外,還有一些“野生景點”位于生態保護區內,如果任由游客踏足,將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因此,對于各式各樣的“野生景點”不宜“一刀切”。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疏堵結合,努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才是解決問題之道。比如,在依山傍水的地區,相關部門不妨對轄區內的“野生景點”來一次摸底。哪些能開發、哪些不能碰,開發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那些有發展前景的“野生景點”,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自行開發或引入外部企業、資本進行開發。在納入正規管理之后,“野生景點”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對于那些具有重要生態作用、不宜開發為景區的地方,當地政府則要采取果斷措施,通過設置警示標識、安排專人巡查、優化社交媒介呈現等方式,勸阻游客到訪。
簡而言之,對“野生景點”不宜一棒子打死。通過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我們完全可以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滿足游客對原始自然風光的追求,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