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勇擔當善作為 鼓足干勁謀新篇
摘要:開展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推行林長制,推進防護林體系、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加快建設森林西平。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引導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打造“綠色工廠”。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把駐馬店建設成為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智慧和力量,市委宣傳部會同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市委黨校、駐馬店日報社、市社科聯、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開展了全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征文活動。全市各界積極響應,紛紛撰文闡釋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出建設駐馬店的對策建議。征文活動共征集理論文章260余篇,經組織專家評委評選,分別評出一等獎30篇、二等獎50篇、三等獎65篇。本版從今天開始擇優刊發,以饗讀者。
□ 侯公濤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瞻遠矚、舉旗定向,擘畫藍圖、確定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綱領性文獻。西平縣堅決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知重負重,砥礪前行,奮力譜寫西平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發展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駐馬店貢獻力量。
一、堅持不懈加快產業升級,積蓄高質量發展動能
堅持擴增量與提質量并舉、突出特色與厚植優勢并重,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努力構建產業興、動力強、質量高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全力壯大工業經濟。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始終堅持項目為王、企業至上不動搖,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圍繞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做大服裝、機械裝備制造、新型包裝材料等主導產業,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畜牧機械裝備制造基地、中部最大的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和新型包裝材料生產基地、5G智慧桿塔生產基地,形成資源要素更加集聚的產業集群,筑牢支撐能力更為堅實的產業基礎。二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的要求,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努力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強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重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打響西平優質小麥品牌,爭創全省優質糧源基地示范縣。大力發展高效綠色養殖業,抓好伊利集團優質牧場2.4萬頭奶牛養殖、牧原集團年出欄15萬頭生豬養殖等項目建設,打造畜牧強縣。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提高村莊綠化品質,創建更多“四美鄉村”。鼓勵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壯大生豬、優質花生、食用菌、優質果蔬等特色農業,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產業示范鄉鎮、產業名村。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健全村規民約,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特色商業區建設步伐。持續完善區內路、水、電、氣、通信等配套設施,高標準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吸引廣告業、金融業等知名企業入駐。打造現代物流基地。積極引進大型物流企業,整合提升現有企業,發展冷鏈、快遞、電商等現代物流,抓好物流園區建設,推動物流業與主導產業聯動發展,打造豫南重要的商貿物流樞紐。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加大電商人才培訓與電商企業孵化力度,積極引進知名企業入駐電商產業園;完善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支持企業線上轉型,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和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推進嫘祖文化苑創建國家3A級景區。
二、堅持不懈激發內需潛力,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
主動融入“雙循環”通道,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體系優化升級,增強消費信心,培育競爭新優勢。一是全力擴大有效投資。按照“三個一批”要求,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全力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落實領導分包重點項目以及周調度、月通報、季督導等制度,實行臺賬管理,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快推進。依法依規、千方百計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規范有序參與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二是凝心聚力招商引資。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健全組織運行、信息報送、聯席會議、督導考核等機制,全力形成招商合力。加強招商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招商服務,提升專業化招商能力。創新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招商,圍繞紡織服裝、機械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繪制招商圖譜,開展定向、定點、定位精準招商,著力補鏈、延鏈、強鏈,努力招引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三是培育提升消費能力。鼓勵大型商超開展系列消費惠民活動,擴大節假日消費。培育發展新興消費業態,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持續開展直播帶貨等消費促進活動,鼓勵發展小店經濟、夜間經濟。提升鄉村商貿水平,擴大鄉村消費。拓寬居民收入渠道,不斷釋放消費潛力,形成持久穩定的經濟增長拉動力。
三、堅持不懈推進城鄉融合,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著力構建以縣城為龍頭、集鎮為骨干、基礎設施為紐帶的城鄉融合體系,打造現代大氣、舒適宜居的“花海文旅新城”。一是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堅持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城市功能區,提升城市設計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完成道路升級改造,打通斷頭路,推進規劃區集中供熱,加快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提質,不斷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二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繼續實施“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打造“四美鄉村”“千萬工程”示范村。織密農田林網,不斷提升村莊綠化品質。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形成崇德向善、明禮誠信、孝老敬親的良好風尚。三是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城市四治”和“四美鄉村”創建活動為突破口,集中開展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農村溝渠河塘等綜合整治,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城市規范化、精細化、智慧化和鄉村人居環境常態化、長效化治理水平。
四、堅持不懈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強化科技創新、深化內外聯動,匯聚高質量跨越發展新動能。一是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績效評價、資產管理、財政監督、政府采購、財政投資評審等深度改革;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宅基地改革,不斷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抓好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二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更多事項“一網通辦”“掌上可辦”;推行首接負責制、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等機制,打造“西平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三是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推進5G網絡建設和應用,加快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著力招引培育一批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落實人才優惠政策。鼓勵鼎力桿塔、瑞航農牧、萬華機械等企業提升質量,培育品牌。
五、堅持不懈加強生態治理,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各項措施,努力打造“天藍地潔、山清水秀、神清氣爽”的西平名片。一是精心打造生態環境。提升嫘祖生態濕地公園、嫘祖海棠園、城區游園等生態公園的品質;加快建設仙女河濕地公園,形成集灌溉、景觀、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小洪河綠色生態廊道。開展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推行林長制,推進防護林體系、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加快建設森林西平。二是持續強化污染防治。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深入實施細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綜合治理,確保PM10.PM2.5濃度持續下降,空氣優良天數穩定達標。打好碧水保衛戰,認真落實“河長制”,堅決“堵住”排污口,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打好凈土保衛戰。嚴厲打擊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違法犯罪行為,切實防范土壤污染風險。協同推進農業污染防治,做好農膜回收處置試點工作。三是倡導低碳生產生活。積極融入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引導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打造“綠色工廠”。倡導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營造崇尚綠色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圍。
六、堅持不懈改善民生福祉,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一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做大做強人力資源產業園,做實就業創業培訓,不斷增加就業人數。加大社會保險征繳力度,推進社會保險人員全覆蓋。不斷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標準,認真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加強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切實提高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線。二是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實施教育振興工程,堅決消除大班額現象;認真落實“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國培計劃”,依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持續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實施健康西平行動,加大多功能運動場和中心城區15分鐘健身圈建設力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征文一等獎,作者系中共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