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幫扶照亮殘疾人前行之路
摘要:5月18日,市殘聯舉行慶祝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捐贈愛心物資發放儀式,向各縣區發放4000輛輪椅、200副助聽器,向全市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發放面粉24200斤(共1210袋)、大米484袋、雞蛋484箱…… 康復服務 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
精準幫扶照亮殘疾人前行之路
——市殘聯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活動綜述
記者 李楊 通訊員 李超
在上蔡縣黨店鎮格大張村,一輛輛收割機在田間地頭穿梭。一個開著東方紅拖拉機的年輕人慢慢地從駕駛室下來,他就是右腿肢體截肢的28歲小伙楊群。其身后是即將收獲的100畝小麥田。
“一副假肢要一萬多元錢,殘聯這個‘娘家人’為我送來人生第一副假肢。現在,我像正常人一樣能開農業機械。”5月23日,提起現在的生活,楊群非常知足。
楊群的經歷,是眾多駐馬店殘疾人的縮影。近年來,在中國殘聯、省殘聯的有力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殘疾人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今年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中國殘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市殘聯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好事實事 夯實殘疾人民生基礎
5月16日,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組織開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普法宣傳活動,為在訓殘疾兒童發放矯正鞋34例,醫務人員為殘疾兒童現場試穿。

5月17日,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雷彥偉一行深入樂山電纜、驛城區雪松街道紗廠社區看望慰問殘疾群眾,給他們發放慰問包,為10名肢體殘疾人裝配假肢。
5月18日,市殘聯舉行慶祝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捐贈愛心物資發放儀式,向各縣區發放4000輛輪椅、200副助聽器,向全市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發放面粉24200斤(共1210袋)、大米484袋、雞蛋484箱……
康復服務 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康復工作,切實加強康復工作的政策引領,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積極推進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和康復人才培養,全面提升殘疾人康復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學前融合教育納入市惠民工程。
市殘聯創新開展殘疾兒童康復“醫教結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新模式,積極組織實施殘疾人康復服務、輔具適配服務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為殘疾人實施基本康復服務、輔具適配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20余萬人次,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2萬余名,實現了全市殘疾人康復服務的全覆蓋。
就業創業 助力殘疾人收入更穩定
為持續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市殘聯積極開展脫貧殘疾人就業幫扶工作。協同鄉村振興部門做好脫貧殘疾人穩崗就業情況監測和工作調度,協調發改委加大以工代賑項目實施力度,協助農業農村部門推動鄉村地區殘疾人產業發展,爭取財政部門對殘疾人穩崗就業創業工作的支持。
市殘聯堅持“培訓實用、崗位適合、就業穩定、工資保證”的工作思路,組織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和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此外,聯合市人社局舉辦駐馬店市“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吸引53家招聘企業提供適合殘疾人就業崗位363個。積極發揮殘疾人“美麗工坊”示范單位、農村就業幫扶基地、基層黨組織就業幫扶基地等作用,安置輻射帶動殘疾人1000余人。
政策加碼 繪就殘疾人幸福生活畫卷
去年以來,市殘聯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市政府惠殘工作要求,扎實開展扶殘助殘服務,重點做好省定重點民生實事和市定惠民工程工作。精心組織實施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和輔具適配服務,做好殘疾兒童康復需求排查摸底、健康檢查和康復篩查工作,擴大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鞏固完善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駐馬店模式”,聯合民政部門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
2022年至今,我市完成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22194人,保證有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和輔助器具適配率均不低于98%;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完成6040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完成3602戶;建立115個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全市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8.54萬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1.41萬人,有效落實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