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出一攬子促就業大禮包 正確打開方式看這里
摘要: 近期,北京、山東、山西、江蘇等多地出臺新舉措,包括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等方面來促就業,一攬子舉措備受關注。挖掘
近期,北京、山東、山西、江蘇等多地出臺新舉措,包括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等方面來促就業,一攬子舉措備受關注。
挖掘潛力!促就業, 未來的市場空間如何再拓展?完善服務!助力企業,配套措施怎樣深入推進?1月3日晚,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乃軍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深度解析。

促就業 多地出了哪些新舉措?
胡乃軍:促就業更重市場調節 精準調控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乃軍:從多地出臺的促就業舉措來看,更多的是一種從市場調節入手,更加注重調控的精準。例如像北京推出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北京市城鄉就業困難人員、退役士兵、企業分流職工等的崗位補貼標準由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還有見習補貼擴大人員范圍,都非常精準、細致、定向,對促進就業會起到積極的效果。
劉戈:解決就業 給更多小微企業加油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我們看到多個地方促進就業所使用的工具和手段越來越多了,以前主要有下崗再培訓以及社會保障等舉措,現在更多的從企業角度出發,調動企業積極性,一攬子措施對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信心的來源,讓企業對未來更有預期,更愿意去吸納就業。
新聞背景:
數據顯示,2018年1到11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293萬人,同比增加13萬人。此外,2018年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個百分點。從就業年齡來看,2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是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主力軍,其失業率繼續穩定在4.4%的較低水平。
穩就業未來著力點在哪里?
新聞鏈接:
2018年12月初,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標準確定。
此外,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可分別申請最高不超過15萬元和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實施三年百萬青年見習計劃,將就業見習補貼范圍擴展至16-24歲失業青年。
胡乃軍:企業有錢賺 就業會更穩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乃軍:穩就業的核心是在于穩企業,企業有好的市場環境,有錢賺,企業穩了,就業才能穩。從持續推出的政策來看,包括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也包括讓企業有好的融資環境,包括相關的配套服務也在跟上,這些都是在助力企業成長,穩定就業預期。

劉戈:新舊動能轉換帶動新舊崗位轉換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新舊動能轉換帶動的就是新舊崗位的轉換,我打個比方,像建筑工地的一個建筑工人,他可能會轉換成了快遞小哥的新崗位,這是屬于舊的行業向新的行業轉換。另外還有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換,在一些大城市對服務業需求逐步增加,一些從事制造業的人員就會轉向服務業,比如餐飲、養老、旅游、文化娛樂等行業。
胡乃軍:穩就業需要多方聯動 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乃軍:未來穩就業要注重多個部門的政策協調性、綜合性和統一性,原來可能一個部門出臺一個政策就能起到很好的就業調控作用,但現在不僅需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甚至需要發改委、工商、稅務、環保等各個部門出臺政策,還需要財稅金融等部門的支持,發揮一攬子統籌整合的作用,政策的效果才能更大發揮出來。
劉戈:穩就業 有信心 也有底氣

央視財經評論員 劉戈:穩就業的信心來自我國經濟持續保持平穩運行,新動能快速發展提供堅實的就業基礎。此外,從2012年開始,勞動年齡人口呈現逐年減少態勢,2012年到2017年,我國勞動力年齡人口累計減少2300多萬人,再加上服務業發展比較快,所以穩就業我們有底氣。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