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擔心中國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底牌不足
摘要: 中美經貿摩擦已近半年。半年之內,不看好中國的聲音時有出現,有的以為中國籌碼不足會被美方“吃定”,有的以為中國會在高科技產品領域被一劍封喉,還有的以為中
中美經貿摩擦已近半年。半年之內,不看好中國的聲音時有出現,有的以為中國籌碼不足會被美方“吃定”,有的以為中國會在高科技產品領域被一劍封喉,還有的以為中國面臨的戰略機遇期已然結束……這些擔心和憂慮初看起來有點道理,但細分析卻都有些杞人憂天。
關于籌碼不足,有人擔心中方輸美的商品金額大于美方輸華的商品金額,會由于不能實現對等征稅而吃虧。實際上,在貿易戰中,順差和逆差并不是所有的“菜”,中方已經表明,將綜合使用包括數量型工具和質量型工具在內的各種舉措,作出強有力的回應,堅定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利益。以中美服務貿易領域(包括旅游消費、留學消費等)為例,近年來的中國對美逆差每年都高達500億美元以上,這些領域美國計算中美貿易差額時“自動屏蔽”了,都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在高科技產品領域,中方受到美國的封鎖由來已久,此次貿易摩擦中還被美國指責“強制技術轉讓”。說句實在話,中國的企業界早就形成了共識——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是真的可以通過市場施壓實現技術轉讓,憑著中國消費者在“618”“雙11”電商購物節期間買買買的洶涌勢頭,世界上有多少關鍵核心技術架得住我們買?
目前我國創新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經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的20強。中國企業不甘心在微笑曲線末端混天度日,正在封鎖打壓中成長壯大。
至于戰略機遇期,全球大環境的和平穩定,確實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良好外部條件。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戰略機遇期是全球力量格局重塑的結果,不是美國“恩賜”給中國的,既然不是你給的,你也拿不走。貿易保護主義不得人心,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誰也無法阻擋。
如果說這些年中國抓住了戰略機遇期的“風口”,那么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單純依靠“等風來”實現發展,已經開始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較大的貢獻,也在為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的“順風車”。“一帶一路”建設、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都是看得見的中國倡議、中國方案。
回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風雨歷程,我們經歷了諸多挑戰和困難、干擾和打壓,但正是在化解、克服、應對的過程中,我們的實力不斷增強,自信不斷增加。越是與強大的對手過招,越要有淡定從容的“大心臟”,越要以我為主不亂陣腳不被牽著鼻子走。妄圖通過施壓或訛詐使中國屈服,過去沒有成功過,今天也不會。(作者:劉亮)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