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兩次參加國慶閱兵
摘要: 晚報記者 張麗麗 袁 敏 文/圖楊建民當兵時的照片。楊建民走起國慶閱兵時的步伐。對于很多人來說,一生中參加一次國慶閱兵,就是一件極其自豪的事情,驛城區新華街道風光社
晚報記者 張麗麗 袁 敏 文/圖

楊建民當兵時的照片。

楊建民走起國慶閱兵時的步伐。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生中參加一次國慶閱兵,就是一件極其自豪的事情,驛城區新華街道風光社區的楊建民,有幸參加了1956年和1959年的國慶閱兵。記者節前夕,本報策劃了記者走基層活動,記者第一站來到新華街道風光社區,對楊建民進行了采訪。
楊建民向記者講述了那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回憶起國慶閱兵,我歷歷在目,那昂首向前、勢不可當的壯觀場面令人難以忘懷。”楊建民說。
參軍入伍
現居住在驛城區委家屬院北院的楊建民,1937年出生于泌陽縣原山灣鄉一個農民家庭。老人今年雖已80歲,但精神抖擻、腳步穩健、聲音洪亮。
1956年,楊建軍在遂平縣張臺鄉小學上五年級。“放寒假回到家,村干部找到我,稱村里缺會計,讓我在村里當會計,可我不想在村里當會計。”楊建軍說,當時,正好趕上鄉干部到村里宣傳《兵役法》。
“那段時間,我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三個人一組,聚在一起學習《兵役法》。”楊建民說,通過學習,他了解到有關參軍入伍的政策,得知年滿18歲可以應征入伍,但一定要身體條件好、政治覺悟高。
知道這些政策后,楊建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萌生了報名參軍的想法。楊建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深明大義的父母表示同意。
經過層層審核,楊建民被批準入伍。“鄉長找到我,說我被批準入伍,我激動不已,連忙將這一好消息告訴父母。”楊建民告訴記者,當時,鄉里只有3個入伍名額。
隨后,楊建民和大家一起來到泌陽縣板橋鄉,又坐車到泌陽縣兵役局。第二天,他們穿上軍裝,戴上軍帽。
“在縣兵役局訓練3天后,我們坐車來到確山縣8212部隊,開始了新兵訓練。”楊建民說,一個星期后,新兵開始下連隊,他被分到8212部隊炮兵8219團1分隊1小隊的指揮排。
首次入選
楊建民告訴記者,6月,他們接到命令,部隊兩個團將參加國慶閱兵,需要去北京集中訓練3個月,自己有幸入選。
“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很激動。能參加國慶閱兵儀式,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楊建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回憶起當年閱兵的情景,楊建民記憶猶新。“我被編排到炮兵第八方隊。”楊建民說,從齊步走、正步走到轉換隊形,訓練十分嚴格。
楊建民說,正步走,腿抬的高度和胳膊前后甩的幅度都有具體的標準,甩胳膊時手半握在胸前10厘米。齊步走,橫豎都要一條線,橫排抬腿一條線,胳膊甩起前后一條線,腰挺直,眼平視,有一種勇往直前的雄壯氣勢。
“7月、8月、9月天氣炎熱,每次訓練下來,我們都汗流浹背,胳膊和腿酸疼。”楊建民說,難度最大的是立正站立訓練,腳立正,腿無縫,胸挺直,脖豎立,目不轉睛,一動不動。在火辣辣的太陽下站立兩三個小時,非常不容易。
“訓練過程中,彩排了兩次。”楊建民說,彩排都是在深夜,按照10月1日的閱兵方隊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分列式彩排。
10月1日凌晨2時許,楊建民和戰友就起床了,坐車來到指定地點——長安街。天還沒亮,長安街就人山人海,但整條街卻很安靜。楊建民和戰友乘坐受閱車拉著大炮,通過天安門。
第二天,部隊放假。上午,楊建民和戰友來到天安門廣場拍照留念。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部隊首長對他們進行了口頭嘉獎。
再次入選
第一次閱兵儀式結束后,楊建民和戰友回到確山部隊。1959年,楊建民考上北京炮校。
在校期間,楊建民再次被選中參加國慶閱兵。“第二次參加國慶閱兵,我的心情依然非常激動。這次不同的是,我是作為紅旗方隊的成員。當方隊經過天安門城樓時,看到的一切感覺更熟悉、更親切了。”楊建民說。
楊建民告訴記者,集訓首先開始的還是基礎訓練——立正。每次隊列訓練時,大家都要站3個小時,汗一直往下流。由于夏季天氣炎熱,部分戰友在訓練時因中暑暈倒。遇到這種情況,戰友們趕快將暈倒者攙扶到陰涼處歇息。
訓練進入關鍵時刻,正值高溫天氣,為了不耽誤訓練,楊建民與戰友頂著烈日堅持訓練。“剛開始,大家長時間舉旗,胳膊酸疼,但大家咬著牙堅持。”楊建民說,“汗水把衣服浸濕了不算,就連鞋里都能倒出水來。”
訓練很艱苦,但每個人都很努力。“我要參加國慶閱兵,再苦再累都值得,因為我要為國爭光。”楊建民說,“如今,每每回憶起來,仍然覺得很榮幸。”
國慶前進行了兩次彩排,與第一次參加閱兵彩排的情況差不多,只是要求更嚴格了。就這樣,他們克服天氣炎熱、訓練強度大等困難,最終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檢閱。
10月1日,各方隊到達指定位置。北京秋高氣爽,早晨微風吹來,身上雖感到涼颼颼的,但楊建民心里卻熱乎乎的。楊建民和戰友邁著整齊的步伐,到達整齊線時,全體“刷”的一下,頭向右轉,目光轉向天安門城樓,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難以忘懷
楊建民說:“我很驕傲,經歷了1956年、1959年兩次國慶閱兵。這樣的經歷,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第二次參加閱兵儀式,我沒能拍照片留念,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1961年,楊建民從北京炮校畢業,回到原來的部隊。1964年,楊建民轉業到當時的駐馬店鎮人民銀行,負責信貸工作。后來,楊建民被調到駐馬店鎮檔案館工作。1997年,楊建民從駐馬店市檔案局退休。
退休后的楊建民喜歡打門球,經常到各地參加門球比賽。2008年,楊建民被市老體協授予門球項目二級裁判員稱號。另外,楊建民還愛好寫作。外出游玩回來,他會寫游記抒發情感。
有一次,楊建民跟隨驛城區老年大學的師生一起,到石漫灘風景區游玩。回來后,他寫了一篇游記《享受大自然,享受快樂》,刊登在驛城區老年大學主辦的雜志《晚霞》上,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揚。
采訪中,楊建民回憶起往事,心情非常激動,高興地走起國慶閱兵時的步伐。雖然已經80歲了,但豪氣不減當年,身姿依舊挺拔。
楊建民自豪地說,每年國慶,他都會回想起這段經歷,受閱時的每個片段都清晰地出現在腦海里。退休后,他去過北京,再次站到天安門廣場的那一瞬間,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責任編輯:db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