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為細胞“做手術”
摘要:原標題:天津大學為細胞“做手術” 近日,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微技術團隊在細胞靶向藥物導入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應用微機電系統(MEMS)薄
近日,天津大學精儀學院微技術團隊在細胞靶向藥物導入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應用微機電系統(MEMS)薄膜諧振器激發‘特高超聲波(千兆赫茲)’進行靶向細胞藥物導入”的新技術。他們通過為細胞“做手術”,實現了多種分子對細胞的精準導入,為傳統的靶向藥物導入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拓展了微機電系統技術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于微納技術領域國際權威學術刊物《Small》上。
將目標藥物分子、治療基因和蛋白等外源分子精準高效地導入細胞內部是現代精準醫療和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重要技術。傳統的細胞導入依賴化學藥物或者電學刺激,比如我們熟知的“化療”,這樣不僅無法進行選擇性藥物導入,使用中還會引起“細胞免疫應答”,破壞健康細胞,產生較大的副作用。而微納器件具備體積小、功耗低等優點,可植入體內實現選擇性細胞藥物導入,使用微納技術實現單細胞藥物導入已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熱點。
微機電系統(MEMS)是指尺寸在0.5~500微米的可動元件構成的微機電系統。天津大學微技術團隊在教授龐慰、段學欣和副教授王艷艷等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大量微機電諧振器、傳感器與執行器研究并向生命科學等領域延伸,取得了一批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據悉,該項新技術是研究團隊通過諧振器激勵產生“特高超聲波”,利用“特高超聲波”的振動高效穩定地在細胞膜上形成小孔,誘導外源物質如靶向藥物或基因分子進入細胞。特高超聲波對細胞膜的振動壓力約是一般超聲波的60倍,能夠更加均勻地使細胞膜受力,從而實現外源物質精準地導入細胞及細胞核,且本身對細胞無毒副作用。
該研究團隊利用數學和物理模型對高頻體聲波在液體中對細胞的作用進行了理論仿真,揭示其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的物理機理,并在實驗室中針對不同濃度、不同尺寸、不同類別的外源物質開展了細胞導入實驗,結果證實該系統效率高、功耗低、多樣化,導入位置可控,并可實現多靶點、定向化、單細胞的藥物導入,具有傳統藥物導入技術不可比擬的優點。(記者陳建強)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