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晚報記者聚焦“包公文化”
摘要:全國晚報記者聚焦“包公文化” □晚報記者 張廣智 本報訊 7月7日至9日,由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文化新聞分會、合肥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合肥
全國晚報記者聚焦“包公文化”
□晚報記者 張廣智
本報訊
包拯,北宋廬州(今合肥市肥東縣)人,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清官,民間稱其為“包青天”、“包公”。在包拯故里合肥,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讀書的地方包公祠、包拯歸葬地包公墓等遺跡保存完好。包拯的形象活躍在眾多文化作品中,尤其是各種地方戲曲中。廬劇,流行于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別山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包拯故里的代表戲曲,廬劇有許多刻畫“包公”形象的著名劇目。
應邀到合肥采訪的34家晚報的文化記者在合肥期間,考察、采訪了包公祠、包公墓等國內獨有遺跡,觀看包拯故里代表戲曲——廬劇中的“包公戲”,參加包拯及清廉文化·廬劇中的包公形象座談研討會,聆聽了許輝、完顏海瑞、吳勝等安徽省研究包拯及廉政文化、廬劇等項目的專家、學者舉辦的專題講座……了解了包拯及清廉文化和廬劇中的包公形象及意義。其間,文化記者們還采訪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峴山新農村等文化景觀。
據悉,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現有會員單位186家,涵蓋了全國所有地區晚報(含部分都市報),占據中國報業的“半壁江山”,是中國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會長任歡迎、秘書長王炳云也參加了本次大型系列宣傳活動。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