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乘風破浪 助力中國經濟轉型
摘要: 隨著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主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私募股權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快速增長,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格局逐步完善 隨著
隨著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主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私募股權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快速增長,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格局逐步完善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金融業在改革發展中取得累累碩果,不僅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大幅提高,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十三五”期間,我國正在加快的金融體制改革將以強勁的動力,推動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邁向新的高度。
與經濟發展同步,我國金融業在改革歷程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截至2015年末,銀行業資產總額194.2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1.1倍,各項貸款余額98.1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95%;保險業保費收入從2010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4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也從2010年的5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2萬億元,實現翻番;12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6.42萬億元、凈資產1.4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7%和58%。
與此同時,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也逐步完善。債券市場發行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5年末,債券市場債券托管總額達到47.9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市場托管額為43.9萬億元。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成長快速,到2015年末,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2827家,總市值為53.13萬億元。隨著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主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私募股權市場以及互聯網金融等快速增長,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格局逐步完善。
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
取得初步進展
“十二五”以來,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繼續穩步推進,對優化金融機構業務結構,提高持續經營能力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末,共有3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7家證券業金融機構以及9家保險業金融機構開展了跨行業投資,涉及銀行、證券、保險、基金、金融租賃等行業。
同時,交叉性金融產品加速發展。銀行、證券、保險各行業金融機構均開展了理財或資產管理業務,聯結多個金融市場和多類金融工具。以銀行業為例,截至2014年末,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余額達15萬億元,信托管理資產規模13.98萬億元。交叉性金融產品的快速發展豐富和拓寬了居民、企業的投資渠道。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十三五”時期,要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服務水平,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也要求金融機構改善單一業務結構,增強持續盈利能力。一方面是要繼續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另一方面,為有效防范跨行業、跨市場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也需要切實加強和改進監管,深入研究和完善相關制度,引導金融機構審慎穩妥開展綜合經營,強化金融機構的戰略協同和風險管控。
利率和匯率市場化
改革步入深水區
“十二五”期間,我國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并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回望“十二五”,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2015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宣布“雙降”人民幣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還宣布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標志著我國的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改革邁出了非常關鍵的一步,利率市場化進入新的階段。這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在整個金融改革的歷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充分體現了我國堅定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很多人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步。其實,這最后一步我們是分若干小步邁出來的。”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近日發表的《金融改革發展及其內在邏輯》一文中所談到的。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十二五”期間,我國還進一步完善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去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拓寬,市場化程度提高。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周小川日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會談時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應符合市場經濟的更高要求,即匯率更加靈活,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資金流動更加自由,本外幣兌換更加方便,并能為本國和外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他認為,這也符合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之間更加密切聯系的需要。
可以確定的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在利率與匯率兩方面的改革,仍需加快推進。而這也正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民間資本打破“玻璃門”
金融業資本實現多元化
“十二五”期間,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玻璃門”被打破。快速發展的民間資本為金融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服務小微企業、助力普惠金融的生力軍。
改革開放以后,民間資本開始進入金融業,但一直被控制在較為低端、邊緣的類金融部門。這種體制適應了國家對金融業的控制,但卻不利于民間資本的擴張與壯大。
“十二五”時期,隨著金融業改革的深入,引導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大門已經打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允許民間銀行組建自負盈虧的民營銀行,二是與國有銀行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結合,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國有銀行持有股份。
民間資本可以組建銀行,標志著民間資本進入了金融業核心業務,國家的金融業結構也更趨合理。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國有銀行的壓力,使其有條件以市場化的原則來從事存貸款業務。另一方面,它也能促進民間資本的壯大與發展,尤其是在民營銀行與民營企業實現對接以后,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地方上中小企業的發展。
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股份制銀行的股權結構中,民間資本的占比已從2011年的38.7%提升至2016年3月末的45.9%,部分城商行已100%是民間資本持股。不少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股權全部由民間資本持有,民間資本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股權占比接近九成,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中股權占比超過七成。
對于中國而言,2016年將面對更加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而且,中國經濟也正處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更需要加快金融改革,以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和到2020年“兩個翻番”的目標,同樣需要通過金融改革,全面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功能,更好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記者 侯捷寧)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