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50年藏書超6000冊部分市面鮮見
摘要: ■孫云午老人在藏書室。 □文/圖 本報記者 于海寧 通訊員 魏亞楠 在滄州黃驊市東十街村,有位叫孫云午的老人,在當地小有名氣。他喜歡讀書、藏書、書法…&
■孫云午老人在藏書室。
□文/圖 本報記者 于海寧 通訊員 魏亞楠
在滄州黃驊市東十街村,有位叫孫云午的老人,在當地小有名氣。他喜歡讀書、藏書、書法……雖已75歲,但精神頭十足,非常健談。“收藏書這個愛好已經有五十多年了。”孫云午說,到目前為止,藏書超過6000冊,其中部分藏書已經難以在市面買到。
六千余冊藏書成風景
在孫云午老人家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西邊的屋子,滿滿一屋子的圖書,儼然一座小型圖書館。
孫云午從小便是個“書控”,愛看書、愛買書。據孫云午回憶,他20多歲的時候,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書很少,很難買到,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書才漸漸多了起來。他經常走街串巷去尋“寶”,一來二去跟舊書攤的老板都混熟了,來了好書,他們都會推薦給他,每買回一本書,他都會一頁一頁把書弄平整。有的書已經有破洞,外人都嫌棄,孫云午卻高興得像是撿了個寶貝。
幾十年下來,一本兩本、十本百本……就像滾雪球一樣,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收藏了6000余冊書。四大名著、名人列傳、各種版本的詞典、政治類、各種小說……好多書在市面上已經見不到了。
眼前這些藏書,老人如數家珍,每本書的來歷老人都記得清清楚楚。“自己平時不抽煙、不喝酒,掙的錢除了家用,剩余的都用來買書了。”孫云午說,過年別人家里放鞭炮,他不放,買兩本書就算過年了。
“哪本最值錢呢?”面對記者的提問,老人哈哈一笑。“年代最久的是光緒年間的,值不值錢還真不知道。”孫云午說,這些書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即便有人買他也是不會賣的。
義務為村民寫春聯20余年
“與詩書作了閨中伴,與筆墨結成骨肉親。”孫云午經常用《黛玉焚稿》中的這句話來形容自己。除了藏書之外,孫云午還鐘情于寫毛筆字。他藏書中最多的,也要數書法類。
“硯邊小天地,書中大乾坤。”在孫云午家里,隨處可以看到他親手寫的對聯,草書、隸書、楷書……字體變換多樣,有的寫在宣紙上,有的則雕刻在木板上。說起對毛筆字的喜愛,孫云午說上學的時候就迷上了,一直堅持了幾十年。
1983年春節(jié),村里開始組織會寫毛筆字的幾個人給全村人寫對聯,孫云午欣然接受這份無償的工作。“當時人們拿著宣紙,排著隊等著領我寫的對聯。”一忙就是十多天,有時候晚上還要加班,但是孫云午一下就堅持了二十多年。每年一到春節(jié),孫云午都會空出時間來,給村里人寫春聯,一直寫到過年。“現在大家都買春聯了,春節(jié)期間我就‘失業(yè)’了。”孫云午笑著說,“因為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寫了這么多年也并不覺得累。”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如今75歲的孫云午依然會經常翻看、研讀與書法相關的書,然后拿起筆臨摹、學習。他說,弄筆遺日,其樂無窮。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燕趙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