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詩和遠方是時代逃世情緒
摘要:【文化譚】 “出走”已經成為當下青年人的普遍情緒,在一個紛繁雜亂的時代,我們需要出走,需要壯游,卻也不得不回來,與現實對接?! ±侠堑巧稀段沂歉枋帧?/p>
【文化譚】
“出走”已經成為當下青年人的普遍情緒,在一個紛繁雜亂的時代,我們需要出走,需要壯游,卻也不得不回來,與現實對接。
老狼登上《我是歌手》,演唱《旅途》,許巍發布新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加上之前樸樹為電影《后會無期》寫的主題曲《平凡之路》,為《刺客聶隱娘》寫的宣傳曲《在木星》,歌迷群體有很大交集的三位歌手,最新的作品,都和旅行、出走有關。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高曉松為許巍寫的這首歌,引起了一些人的贊美,一些人的憤怒,因為,在生活只剩下房價與茍且的當下,為詩和遠方歌詠,似乎有點不正確。但如果我們打開任何一張民謠新歌的歌單,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幾年來,民謠熱以低調的姿態,慢慢蔓延,慢慢成為燎原大火,民謠歌手層出不窮,并創作了海量的作品,這些作品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和旅行、出走有關。
事實上,“出走”不止在音樂領域有所表現,“出走”文化已經醞釀很久,“出走”類書籍,已經成為類型暢銷書,往往要在書店專門擺出一個方陣:早一點的《蓮花》《不去會死》系列、《走吧!張小硯》《遲到的間隔年》《西藏一年》《寂靜的瑪尼歌》《背包十年》《用洗臉盆吃羊肉飯》《在漫長的旅途中》,以及比較新的《乖,摸摸頭》和《他們最幸?!?,是其中較具知名度的,還有更多更多“出走”文字,發布在微博上,或者微信公號上。而一種風潮,一旦在圖書和電視劇領域發酵到一定階段,必然會有電影表現,《荒野生存》《練習曲》《轉山》乃至《后會無期》,都是這種表現。
“出走”之所以如此猛烈地發生在音樂、圖書或者電影領域,是因為,“出走”已經成為當下青年人的普遍情緒,成為他們逃世愿望的合理凝結?,F在的中國,處在劇烈的大動蕩之中,我們要用十年時間,完成別的國家在一百年里完成的任務,競爭激烈到用“白熱化”已經不能形容。逃世情緒于是普遍發生,年輕人熱衷于逃離城市、棄絕成年、模仿童年,去尋找尚未被城市化污染和侵擾的最后的桃花源。情形有點像上世紀初的德國,工業主義橫行的時代,年輕人發起“候鳥運動”,沉迷于遠足和露營。
1945年1月的《紐約時代雜志》“青少年權利法案”提出的“十誡”之一,是“停留在浪漫年齡的權利”,這是青年文化的核心訴求。當然,實現這項權利的前提,是社會穩定,經濟向上,青年人有購買力,可以左右文化消費。內地青年文化也是在相近的條件下,重新成了主流,而“出走”和“停留在浪漫年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出走”自然也就成了主流中的主流。
有了時代情緒在背后支撐,“出走”文化來得理直氣壯。但在去過拉薩、麗江、大理、騰沖,年輕人們,還能逃到哪里去?所以,每次遇到那些從西藏和云南回來的青年,我都憂心忡忡地替他們擔心:“將來可怎么辦呢?”在一個紛繁雜亂的時代,我們需要出走,需要壯游,卻也不得不回來,與現實對接。出走固然痛快,出走歸來后,卻要面對房價暴漲至少30%的夢魘,在經歷過“詩與遠方”之后,我們生活的落腳點,其實還是眼前的茍且。
□韓松落(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