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勇士抗日寇
摘要:三百勇士抗日寇——新四軍獨立旅第五大隊高培顯部上蔡抗日紀實記者 陳 司盛夏七月,距上蔡縣城偏東南15公里處的楊屯鄉陳法寨村,綠樹掩映、碧水環繞,四周莊稼地
三百勇士抗日寇
——新四軍獨立旅第五大隊高培顯部上蔡抗日紀實
記者 陳 司
盛夏七月,距上蔡縣城偏東南
陳法寨村有11個村民組,全村2100多人。當年,這里曾是上蔡縣的“六大寨”之一,不僅寨墻高筑,還有兩道并行的寨河為屏障。如今,寨墻已不復存在,寨門也早已拆掉,只是寨河依舊,雜草叢生、水流潺潺,見證著這里的歷史。
陳法寨村是抗日英雄高培顯、朱冠英的殉難地,說起70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戰斗故事,村中一些老年人記憶猶存。
“小日本可是壞透了,殺人不眨眼,俺娘差一點兒就被打死了,往村外逃生時身中子彈落下終身殘疾!”84歲的老黨員冀妮駝背至九十度,他不時抹著眼角的淚花。
“高培顯、朱冠英率領的部隊紀律嚴,每天早晨在東門寨河邊的操場上出操練兵,還唱(抗戰救亡)歌曲。”88歲高齡的村民陳丙然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高培顯犧牲在東門,朱冠英犧牲在南門,他們可都是為了讓老百姓活命,掩護老百姓才犧牲的,他們都是大英雄啊!”
高培顯(1907年~1944年),字云明,上蔡縣邵店鎮大高莊人。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19歲時到國民黨馮玉祥部參軍,由于作戰勇敢,屢立戰功,1942年,他被晉升為二十二師六十四團一連連長。1943年2月,他目睹了日寇在鄭州五里堡殺害800名無辜群眾的慘景,內心受到極大震撼,發誓堅決抗日。他對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戰的壯舉十分欽佩,充滿仰慕之情。同年9月,他借送家屬返鄉為名,到周口西華縣新四軍獨立旅駐地,拜見旅長魏鳳樓、政委金少山,陳述個人抗日主張,當即得到二人的贊許和鼓勵。1944年2月,其所在的國民黨部隊在河南襄縣作戰失利,經許昌地區中共黨組織幫助聯系,高培顯帶領朱洪云(上蔡人)、朱冠英(上蔡人)及一連、三連和機槍連320余人,脫離囯民黨部隊,投奔新四軍獨立旅接受改編,被整編為新四軍獨立旅第五大隊。高培顯任大隊長,朱冠英任副大隊長,尚震(中共地下黨員)任政委。從此,高培顯帶領第五大隊在西(平)、遂(平)和許昌一帶開展抗日活動,殲滅了不少日偽軍。
1944年,日寇發動河南戰役后,高培顯率領部隊在京漢鐵路兩側,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同年3月,日軍1萬余人包圍了河南襄縣縣城,我軍頑強抵抗3日后失守,高培顯率殘部200多人,經過激戰后突出重圍。
接連幾次大勝仗,讓高培顯的部隊軍威大振,很多青年踴躍報名入伍,僅在他的出生地上蔡縣邵店鎮大高莊村就有30多名青年參軍。不到5天,第五大隊很快擴充了一個百余人的新兵連。9月,高培顯對部隊進行整編,設置為1個團,下設3個營、7個連和1個炮排。全團陣容整齊,武器裝備齊全。當地百姓非常擁護這支抗日隊伍,主動幫助部隊偵察敵情,傳遞情報,救護傷員。
身為副官的朱冠英在外援回師受阻、主官高培顯殉難之際,毅然擔起指揮之責,沉著應對、頑強抗敵,為掩護當時在寨內躲避兵災的萬余群眾突圍,數次放棄撤退機會,死守南門,時至傍晚,終因彈盡而身中數十彈,壯烈犧牲,時年37歲。日軍破寨后,殘忍地殺害了躲在地道內的傷員109人,殺死未突圍的百姓數百人。
高培顯、朱冠英相繼犧牲,對官兵們震動很大。“誓與日寇戰斗到底,流盡最后一滴血!”英勇的指戰員與寨內群眾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終于突出重圍。后來,部隊鏟除了叛徒王國治,滿懷悲憤的群眾和鄉紳將高培顯、朱冠英的遺體分別運回他們的出生地,上蔡縣邵店鎮大高莊村和楊屯鄉楊仕位村進行掩埋。
為緬懷英烈,告慰英靈,2013年1月,楊屯鄉人民政府、楊屯鄉人民武裝部,在朱冠英的墓前,為其立碑一塊,碑的正面刻字“抗日志士朱冠英之墓”,石碑的背面,鐫刻有“重修朱冠英墓碑記”,介紹了其生平事跡和犧牲經過。今年6月,經河南人民政府批準,追認高培顯為革命烈士,朱冠英的革命烈士材料正在上報待審批。
昔日的硝煙已經散去,當年抗戰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三百勇士面對于我數倍的來犯之敵不懼不怯、浴血奮戰的英姿,如群雕般巍然屹立。他們不屈不撓、頑強御侮的精神,氣貫長虹,萬古長青。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