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寬:傾心拯救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摘要:漢畫像磚收藏家張新寬:傾心拯救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新華網河南頻道6月11日電(記者桂娟)攜帶著30多年來收藏的漢畫像磚拓片精品,已過花甲之年的河
漢畫像磚收藏家張新寬:傾心拯救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新華網河南頻道6月11日電(記者桂娟)攜帶著30多年來收藏的漢畫像磚拓片精品,已過花甲之年的河南籍收藏家張新寬日前在鄭州舉辦“崇漢軒藏漢畫像磚精拓展”,為家鄉父老打開了一部繡像漢代“百科全書”。徜徉在漢磚墨影之間,瑰麗壯闊的漢代歷史圖景撲面而來。
30多年來,張新寬利用業余時間,搶救收藏了近萬件漢畫像磚,涉及河南、四川、江蘇、陜西、山西、山東等中國漢畫像主要產地,所藏漢畫像磚目前在中國漢畫領域數量最多、精品最多、品種最全、地域最廣。
張新寬的藏品中不乏國寶級文物和中國之最,如最早的墓碑始祖,最早的雙頭鳳凰形象、最早的門神形象、最早的棋類六博、最早的中國結、最早用于軍事的氣象臺、最早記載中國農村生活的農耕圖……此外,像鴻門宴、荊軻刺秦王、泗水撈鼎、二桃殺三士等歷史故事也浮現在畫像磚上。
漢畫被學術界譽為“敦煌前的敦煌”,漢代人將建筑用的磚石作為記錄生活、抒發情感的載體,當時的生產生活、科技建筑、文化娛樂、軍事體育、風俗信仰等均記載其上,留下了一部用圖像記載的中國漢代史,具有極高的藝術、考古和文化研究價值。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曾指出,假如把漢代石刻畫像有機地搜輯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漢代史”。
張新寬與漢畫像磚的結緣純屬偶然。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河南工作時,所在單位在幫助駐地修公路時,無意中發現當地老百姓將一堆青色大磚砸碎了鋪路墊坑。
看到塊塊青磚上都有精美的圖案,他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磚,砸了實在可惜,就用幾車石子跟村民交換,搶救下來了18塊完整的畫像磚。
有圖案的青磚引起了張新寬的注意。他發現,鄉下老百姓用這種磚砌豬圈、建牛欄、壘院墻,當凳子坐、當餐桌用,甚至草堆糞坑里也有不少。咨詢文物專家后,張新寬得知,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珍寶,一旦毀壞了就永遠消失了。自此,他開始了搶救性收藏、保護和研究漢畫像磚的行動。
“只買不研究,是采購員;只藏不研究,是保管員;又藏又研究又弘揚,才是收藏家。”張新寬立志窮其一生,致力于漢畫像磚的保護、研究和弘揚。
他定下了三不原則:一塊不賣、一塊不送人、一塊不交換,所有藏品將屬于社會。為此,夫妻兩人幾乎耗盡終身積蓄。
張新寬認為,兩漢統一天下426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漢人、漢族、漢字、漢服由此得到認同并源源流長。為了讓博大精深的漢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曉,張新寬在青島租用一處幾乎廢棄的庭院,于2007年建起了崇漢軒漢畫像磚博物館并免費對社會開放。
一開始,博物館無人問津、門可羅雀,張新寬就擺起飯桌,請人來看。后來人們不請自來,參觀人數逐年上升,目前每年都有6萬多人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也被命名為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會課堂”。
一大批流散民間岌岌可危的珍貴文物得以保護,張新寬的收藏讓文物專家感到吃驚。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說:“這些收藏就是一部漢代的百科全書,使我們對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對當時的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等產生了新的認識。”
“張新寬的收藏種類全、質量高,成規模、成系列,全面反映漢畫像磚藝術,將引領中國漢畫的收藏。”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顧森先生這樣評價。
不過,張新寬夫婦擔憂的是,隨著收藏日豐,不少花巨資買來的藏品無處安置,只好放到臨時搭建的棚子里。由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博物館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尷尬境地。
博物館展廳當年是用彩鋼板瓦搭起來的,夏天一曬就透。張新寬的妻子楊敏說,漢磚的保存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夏潮、冬凍,極易使漢磚受到損害,一想到這些,她就感到心疼。
“我做夢都在想,如何使漢磚有一個安全的存放和展出環境,讓咱們民族的寶貝得到善待和保護。”楊敏說。(完)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