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場在調整中露出“底色”
摘要:原標題:收藏市場在調整中露出“底色” 藝術品市場開始企穩,拍賣現場人氣頗旺。何光銳/圖 今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調整的第四個年頭,市場自身規律、經

藝術品市場開始企穩,拍賣現場人氣頗旺。何光銳/圖
今年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調整的第四個年頭,市場自身規律、經濟轉型及反腐進程的疊加效應,讓這一輪的調整來得比以往更為漫長,因而以中國嘉德為標桿的2015年春拍究竟釋放出怎樣的信號,成為所有市場參與者關注的焦點。
記者以“觀察者”身份受邀參加了嘉德的此次春拍。作為旁觀者,見證久違的“億元現象”重現時,除了對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低靡中的支撐力量感到鼓舞,更多的是一份理性的思考。
“擠泡沫”仍在“進行時”
“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 近現代專場中,一件23.3平尺的潘天壽博物館級巨作《鷹石山花圖》在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角逐后,以2.7945億元成交,創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緊接著,而另外一件李可染作于1976年的《井岡山》也以1.265億元成交。
瞬間,全中國收藏、藝術愛好者的微信朋友圈被這一消息“刷屏”。業內人士歡呼雀躍,因為這起碼說明了兩點:一是市場其實并不缺錢,二是好作品永遠有人追捧。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藝術品市場已經探底成功,開始掉頭向上?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上述這一精心籌備的專場中,仍然存在30%的流拍紀錄。由于近現代書畫“盤子”大,名家精品多,鑒定門票門檻相對較低,因而成為機構投資和投機性熱錢的“主戰場”。從2012年春拍開始,熱錢撤離市場,近現代書畫也就成為“價格腰斬”的“重災區”。許多在高位接盤的投資者,就像在股市被套牢一樣,即便將作品以低于成本價上拍,也難以成交。
嘉德本季特別策劃“遠師古代·1949之前的張大千”專題,15件拍品成交率高于80%,總成交9137萬元,9件拍品超過最高估價成交,其中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舊藏的《羲之換鵝圖》以1955萬元成交。張大千作品被行家稱為近現代書畫的“藍籌股”,但這一專場的高成交卻并不具備風向標的意義,因為這些作品都是市場稀缺的“生貨”和“好貨”。其他場次、其他拍賣行上拍的張大千則并無亮眼表現,與張大千同為“龍頭股”的齊白石,在大觀夜場中的表現亦差強人意。
看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擠泡沫”過程仍處于“進行時”,什么時候泡沫擠干,什么時候市場才可能在夯實底部的前提下,真正回調向暖。
收藏市場的“底色”是什么?
“調整”一詞,原本只是對行情下跌或在低谷徘徊的一種“美其名曰”。但是,從2015年春拍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品市場在這一輪的調整行情中,的確“暗流涌動”,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結構性調整”,其背后的驅動因素是收藏取向、價值標準的變化。
一方面,前幾年重復交易、創下高價的那些拍品不敢投放市場,或者調低底價上拍仍遭冷遇;另一方面,資源稀缺的古代書畫、文化信息含量豐富的名家書法、近現代的一些精品“生貨”,以及瓷雜部分的文人雅玩,卻成為行情下滑過程中的“中流砥柱”,而與“金石”概念相關的一些板塊,則在不斷地逆勢上揚。
嘉德春拍的古代書畫部分共有八件作品過千萬元成交。其中,明代鄭重的《江山勝覽圖》以4600萬元成交拔得頭籌,原因即在于鄭重作品市場流通量很少,而此件作品堪稱精妙與宏大并舉。該作品競價極為激烈,1000萬元后仍有四位買家反復爭奪,甚至出現跳級競價。成交價排在第二金農隸書《華山廟碑》,在金農傳世的多件《華山廟碑》作品中最具承上啟下意義,幅式最巨,氣魄最大,上世紀90年代以48萬元拍出,沉淀20年之后重現市場,拍前定為估價待詢,最后以4025萬元創藝術家個人拍賣最高紀錄。另外,明代楊慎行書殘本《禹碑考證》卷也以2012.5萬元成交,顯示出藏家對其歷史、文化價值的充分認識。
已故學者常任俠一生庋藏的86件丹青墨寶,多為名人學者與名家圣手的精品佳構,以專場的形式在嘉德上拍,雖然沒有太多重量級的拍品,然而“一角小樓畫語溫”這樣的標題揭示出主人與藝術品之間的深厚情緣,也得到新一代收藏者的青睞,最終總成交率達到99%。
另外,“一粟山房”在古代書畫收藏方面持續耕耘梳理,已經成為藏界認可的一個“品牌”,2015年春拍專場是“一粟山房”在嘉德的第14個古代書畫專場,精選56件歷代作品,無論名頭大小,皆賞心悅目,文氣沛然,且估價合理,也取得98%的成交率。
收藏本是風雅之事,而之前快速發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被“投資工具”和“禮品經濟”兩大“引擎”所綁定,已經偏離了收藏的本義。這一輪由行情調整帶來的“結構性調整”,終于讓收藏市場露出了原來的“底色”,這“底色”就是文化傳承與審美欣賞。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福建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