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文化產品“走出去”的窗口
摘要:原標題:文博會:文化產品“走出去”的窗口 原標題:助推中國文化產業更上一層樓 宜人的五月,“魅力之都”深圳即將迎來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
原標題:助推中國文化產業更上一層樓
宜人的五月,“魅力之都”深圳即將迎來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這是文博會自2004年誕生以來,歷經10年成長后的新起點。
文化成果展示的魅力舞臺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博覽與交易向來是文博會的兩大核心內容。經過10年不懈努力,10屆文博會成交總額累計超過一萬億元,去年第十屆文博會的成交額高達2325億元,相比2004年首屆文博會357億元的成交額翻了六番。
無論是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游戲等“新成果”,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老精華”,結合文化產業領域的“新技術”“新業態”,現代與古老的文化形態都能在文博會這一舞臺上大放光彩。正是由于文博會集中展示的是我國最優秀的文化成果,從而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參展商的目光,成功完成從“酒香不怕巷子深”到“酒香更要看吆喝”的轉變。在貿易額呈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文博會穩步朝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精品化、規范化邁進。
文化產業新路的開拓者
11年來,文博會之所以能持續綻放活力,主要原因在于把握住“市場化”這一生命線。由于直面采購商和觀眾,以及市場的導向作用,文博會的文化產品與交易模式才能緊跟市場要求,迅速找到新的突破口,順利完成產業優化。
作為大型綜合性展會,文博會為文化產業跨界融合提供了新機遇和新導向。創意設計館專門設立“創客展區”,集中展示拳頭創意設計產品;影視動漫游戲館展示媒體與文化融合的新成果;文化旅游產業館展示“文化+旅游”“文化+貿易”“文化+電商”的新內容。這些新的文化項目融合互聯網、新媒體、高科技等手段,既鼓勵了自主發明創新,又實現了從傳統的單一文化產品到多元、現代、高科技的文化產業的升級轉型,促進了我國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探索出“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文化+科技”的發展新路,拓寬文化產業覆蓋面與內涵深度,增加產業附加值與競爭力。
文化產品“走出去”的窗口
如何讓中國的文化產品走出去,向世界傳達中國精神?政策環境的鼓勵推動,文化企業自身實力的不斷提升,產品內容的精進與提高,都是文化產品走出去的必要條件,而文博會作為聯通文化產品與海外市場的重要平臺,是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助推器。
前十屆文博會,出口成交額累計超過1000億元。從第二屆文博會3000名海外采購商,到今年創紀錄的18542人,11年來的堅持和探索,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打開了一扇窗,一批具有鮮明文化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在這里獲得認可。
據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建強介紹,經過11年的努力,文博會公司已逐漸在歐洲、南美地區建立了文博會咨詢臺,并通過影視、新聞出版、工藝美術、創意設計、藝術等行業網絡,拓展招商渠道,繼續擴大文博會品牌的海外影響力。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正通過文博會揚帆出海,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