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藝術片“見面難”
摘要:原標題:有感于藝術片“見面難”(文藝觀察) “藝術片”只是一種分類,不是一種榮譽,更不會因為“藝術片”的名號就自動獲得某種&ldquo
“藝術片”只是一種分類,不是一種榮譽,更不會因為“藝術片”的名號就自動獲得某種“加冕”,取得某種特權。恰恰因為電影人理性、負責任的選擇,藝術片要勇敢背負起藝術開拓和市場傳播的雙重使命
“五一”檔國產電影票房遭遇冰火兩重天。國產青春片《何以笙簫默》《左耳》、警匪片《赤道》,票房接連破億;而《念念》和《闖入者》這兩部業內口碑較好、水準較高的藝術片卻遭遇票房滑鐵盧。《闖入者》導演王小帥將票房失敗的原因歸結于院線排片量少、排片場次邊緣,自稱遭遇了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一時在網絡上引來不少力挺聲。
院線的排片量和排片場次的確對票房有重要影響。放映場次少,時間又很尷尬,觀眾想看而不得,一些藝術片就這樣未曾與觀眾謀面便悄無聲息地下了線。但院線如此排片也有它的“經濟理性”,歸根結底,包括排片在內的市場配置本質上都是資本的驅動,資本趨利避害,會千方百計地確保利益最大化,盡一切可能地控制風險。城市商業中心昂貴的租金和高額的運營費,無形中也會加劇影院這種趨利避害的選擇,而不可能對某類影片進行“特殊照顧”。更何況,排片往往也是建立在大量影片上座情況的歷史經驗和數據基礎上的,確實反映了市場的基本狀況。
藝術片在院線排片量低不難理解,但藝術片真的就沒有觀眾嗎?2014年,《白日焰火》憑借其海外摘得大獎的經歷、無孔不入的宣傳、放映前與觀眾的深層次互動以及對“藝術”標簽的善意規避,取得了過億的票房收入,釋放出中國藝術片市場的積極信號。不向票房妥協、不為迎合而拍片、注重自我表達的藝術片,在任何國家的存在都有其獨特意義。如《念念》導演張艾嘉所說:“文藝片是能和大家分享太多心靈上的東西的電影類型,是可以造就很多好演員的影片模式,它必然存在。”關鍵是我們的電影美學和觀眾品位是否足夠成熟,足夠多元化,這是保障藝術片市場的重要前提。放眼高速擴容的全國電影市場,對于不少中國電影觀眾來說,看電影就是在緊張疲勞的學習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心情,約上三五好友,吃著爆米花喝著可樂,來一場視聽感官的刺激,獲取一些吐槽的談資。而“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的文藝片,則需要人靜下心來,考驗觀眾的耐心、品位和思考力。成熟的文藝片觀眾群,即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還遠遠沒達到在市場份額上與商業片相提并論的地步。
院線排片在影片口味上的保守傾向與藝術發展本身所需要的多樣性和探索性顯然是矛盾的,那到底應如何讓更多藝術片上得了院線,與觀眾見得了面?一些藝術片導演結合創作需求和國外的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給予藝術片政策扶持和資金補貼,支持藝術片的創作和發行,限制商業片排片一家獨大;借鑒歐洲藝術影院的經驗,在中國建設藝術院線;發展電影基金會,為藝術片創作提供平臺,等等。這些建議固然很好,但是國情不同,電影市場的現狀不同,簡單的“拿來主義”存在水土不服的風險。當下中國,沒有成規模的藝術片觀眾群,藝術院線恐怕獨木難支;用納稅人的錢來補貼藝術電影,又如何確保選擇的公平性?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也有業界人士提出通過“藝術片網絡化”來打開出路,影院滿足不了的需求通過網絡院線來滿足,反過來,網絡院線的發展還可能對影院院線起到牽引作用——觀眾在看過網絡版后,可能會去影院重刷自己喜歡的電影。此外,院線放映的局部改革也已經開始,如婁燁的《推拿》首周票房失利后,改用長線二輪放映,就取得了不錯戰果。
拋開這些上映階段的技術操作,藝術片要想獲得更多觀眾,關鍵還是要“爭取”觀眾。電影人有文化理想、有藝術追求當然可貴,但“藝術片”只是一種分類,而不是一種榮譽,更不會因為“藝術片”的名號就自動獲得某種“加冕”,取得某種特權。恰恰因為電影人理性、負責任的選擇,藝術片要勇敢背負起藝術開拓和市場傳播的雙重使命。“爭取”觀眾不僅包括在宣傳發行等技術層面的成熟,更意味著藝術語言的調整和精進。藝術片導演要找到他們的潛在觀眾,通過創作與之對話,這個尋找和對話的過程不僅意味著獲得可能的市場,更意味著不斷錘煉自己的電影語言,使中國藝術片從走俏國際影展到更加貼近國內觀眾以及更加本土化、民族化。
事實將證明,能頂開市場巨石的藝術片,才會更有生命力。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8日 24 版)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