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秀才試卷亮相
摘要:原標題:呼和浩特發現百年前秀才試卷 卷面類似當今方格本 資料圖片 近日,呼和浩特的一位收藏家發現了一份一百多年前的秀才考生試卷。 這套試卷長30厘米,寬28厘米

資料圖片
近日,呼和浩特的一位收藏家發現了一份一百多年前的秀才考生試卷。
這套試卷長30厘米,寬28厘米,卷面已經泛黃。試卷首頁印著長方形印模和“古豐書院”的紅字,寫有“次取第柒名”“童 李思恭”等字樣,均為豎式。考卷內容分兩部分:《宋太宗戒石銘與蜀王孟泉戒石銘用意同異策》和《四皓論》。卷面類似今天的方格本,上面是考生用小楷工整抄寫的答題內容。
這套珍貴的試卷是被內蒙古著名收藏家曹志高偶然發現的。他介紹,這位名叫李思恭的考生參加古豐書院童生考試,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考題一策一論,為議論古今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明清以來科舉考試一直采用八股文,到了清末廢八股,改用策論代替。
童生試是明、清兩代以取得生員(秀才)資格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古豐書院是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由時任歸綏道道員安祥創建,因呼和浩特地區古時稱豐州而得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改為歸綏中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歸綏中學校。1954年改稱呼和浩特第一中學。(記者高平)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日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