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將于7月開放
摘要: 湖南永順:土司博物館--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將于7月開放 新華網長沙4月22日專電(記者 李丹)記者22日從湖南永順縣召開的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了解到,一個以土司
湖南永順:土司博物館--老司城遺址博物館將于7月開放
新華網長沙4月22日專電(記者 李丹)記者22日從湖南永順縣召開的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了解到,一個以土司為主題的博物館——老司城遺址博物館正在進行裝修和布展,預計7月全面建成開放。
據老司城遺址管理處副研究員雷家森介紹,博物館總投資8000多萬元,占地面積5450平方米,主要展示五個方面內容,包括彭氏土司形成、彭氏土司文化傳衍、民俗文化和建筑綜合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以及文物保護管理展示。“土司文化研究起步晚,老司城遺址考古走過了20多年艱難歲月,開創了我國土司考古的先河。”雷家森說。
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于6月28日至7月8日在德國波恩召開,永順老司城遺址和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中國土司遺產被提交至世界遺產大會,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表決,最終決定是否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按照“世遺”專家的要求,目前永順縣設置了一個540平方米的臨時博物館,對湖南、貴州和湖北的土司遺址進行綜合展示。臨時博物館展示了2000多件文物,包括寒武紀時期化石標本和土司時期出土文物,其中“鎮館之寶”是一根高4米、重2500公斤的溪州銅柱。
據史料記載,溪州銅柱為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設盟時所立,柱上銘刻2000多字的《復溪州銅柱記》,記載會盟原委及盟約等,是研究中國民族關系的實物史料。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說,老司城文物考古發掘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揭示出來的遺址還不到整體的三分之一。目前發掘和展示的遺存屬于明代中晚期,還有更早的宋元時期的土司遺存尚未發掘。同時在遺址核心區之外,也有更多的遺存需要考古發掘。當前文物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加強對現有發掘文物的保護和監測監控。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