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譙氏后裔回鄉祭祖
摘要:400余譙氏后裔回鄉祭祖 祖先系"三國志"作者老師 譙氏后裔在譙周墓前祭拜。 《三國志》的作者是南充人陳壽,陳壽的老師、蜀漢光祿大夫譙周也是南充人,因此他們的
400余譙氏后裔回鄉祭祖 祖先系"三國志"作者老師 譙氏后裔在譙周墓前祭拜。
《三國志》的作者是南充人陳壽,
祭祖現場 譙氏子孫齊聚
上午10點半,紀念譙周誕辰1814周年和祭祀儀式正式開始。譙氏家族清明會會長、譙周第62代孫譙大德擔任祭祖儀式的主祭官,帶領大家拈香進拜、行禮獻辭,并唱誦祭文,以表達后生慎終追遠,敬祖尊親之意。400多名譙氏子孫整齊地站著,“向先祖三鞠躬”,伴隨著主祭官一聲令下,譙氏后裔先后向先祖譙周墓上香、并低頭合手作揖同請先祖金安。
“來,給先祖作個揖。”一位40歲左右的婦女,將點燃的香遞給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小女孩接過香,有模有樣的拜了起來。“老父親聽說辦了祭典,一直念叨說要過來看看,還說要讓小娃也體驗一下民俗文化。”
追根溯源 弘揚三國文化
譙大德介紹,此次前來祭祀的都是來自四川、重慶、貴州、福建、陜西、廣州等地,共有400多人。其中,年齡最小的五六歲,最大的86歲,“譙周現在已有66代子孫,其后裔在四川有近7萬人,在全國和海內外有近100萬人,譙周后裔在南充境內遍布高坪、西充、南部、閬中等地,而以高坪區龍門鎮譙家墳村最集中,全村3000余村民有三分之二為譙氏族裔。”
“我今年是第一次來,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今年75歲的譙澤奮告訴記者,自己是譙周第18代的后裔,專門從漢中西鄉縣趕來南充,他希望這個活動一直延續下去,讓子孫后代更加了解譙周的歷史功績,維護和弘揚民俗文化。
據了解,歷次公祭譙周的大禮都在萬卷樓景區內的譙公祠舉行。每次大祭,均是遵循蜀漢禮制,觀禮者眾多。
2005年春,南充市委、市政府為了做強“三國”旅游文化,把修建譙公祠列為南充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內容之一,對南充的三國景點重新進行了規劃,以反映南充悠久的歷史和三國文化源頭的獨特優勢。“我們紀念譙周誕辰1814周年,并舉行祭拜譙周大禮,就是弘揚三國文化、做強南充文化旅游的一個具體舉措。”譙大德說。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廖金城 實習記者 袁露攝影報道
相關鏈接
譙周,字允南,南充市西充縣槐樹鄉人,卒于公元270年,享年70歲,葬于他當年曾寓居過的安漢縣城(今順慶區五里店譙家鋪)。三國時期的經史學家、儒學大師,是《三國志》作者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華西都市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