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農機專業合作社助推新農村建設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朱曉吾 朱登科)“孫屯村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最早,是全國著名的農機專業村。”日前,汝南縣農機局局長孔雪芹告訴筆者,“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汝南縣已發展并注冊的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朱曉吾 朱登科)“孫屯村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最早,是全國著名的農機專業村。”日前,汝南縣農機局局長孔雪芹告訴筆者,“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汝南縣已發展并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63個,入社社員1105人,入社機械2600多臺(套),從業人員3156人,一個新的產業正在汝南農村發展壯大,強有力地推進了汝南縣新農村建設。”
汝南縣是平原農業大縣,也是農機大縣。全縣農用機械52600臺,大型聯合收割機4122臺,居全市首位。為了做好借“機”發展的大文章,汝南縣農機局充分利用農機補貼的杠桿作用,加快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機戶、農機大戶、農機專業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創建過程中,該縣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持合作形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市場化,推動了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由少到多、由點到面、由弱到強發展。
在汝南縣,隨著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應勢而生,為廣大農機戶撐起了一片新的發展空間。老君廟鎮孫屯村農機大戶吳紅偉,擁有兩臺“久保田”收割機和兩臺大型拖拉機,2007年他聯合村里講誠信的37戶農機戶,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沃原農機專業合作社,并與村民們簽訂了收種合同,搞“菜單式”服務,日常的田間管理由各家農戶自主進行,小麥、玉米的播種、收割等作業全部由農機合作社負責完成,同時還組織跨區作業掙外快。三橋鄉唐寺村的農機大戶肖國法從事農機跨區作業多年,近幾年他聯合周圍的25戶農機戶成立了鑫法農機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建棚存放、統一購買配件、統一維修農機、統一組織跨區作業,避免了單兵出擊、各自為戰帶來的風險,抱團闖市場,打好“組合拳”,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縣通過“農機補貼”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良好的效應。一是既方便了無機戶、缺勞力戶和外出務工農民,又增加了農機戶的經濟收入。二是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人工勞作向全過程機械化的轉變,加快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三是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四是促進了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和土地租賃、承包等,實現了土地由一家一戶向農機大戶集中,達到了區域化種植、規模化作業、集約化經營。五是促進了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